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一章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
第一章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经典名著 >> 正文
作者:高宣扬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20:10:56
 

  弗洛伊德的父母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他们过着俭朴的犹太教生活。犹太教要求自己的教徒信奉一种共同的“法”,即希伯来语所说的“多拉”。所谓“法”或“多拉”是起源于《圣经》中的《旧约》的道德和宗教学说体系,要求犹太人忠于犹太教的最高的神——耶和华,并遵守犹太教祭士——“拉比”的教导和告诫。“拉比”一词原指最早的犹太教“法学博士”。他们从公元二世纪到十三世纪间一代接一代地专门研究了《旧约》和犹太教教义,为犹太教教义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遂为犹太教教法的系统化作出了贡献。根据犹太教教法的规定,犹太人必须在饮食方面遵循特殊的戒律。男人必须坚持割礼,每周星期六要过“沙巴斯”,即“安息日”。根据犹太教法规定,在安息日内,犹太人要坚持步行约三分之二哩的路程,被称为“安息日路程”。犹太教法还规定犹太人每周要到犹太教堂去祈祷和在那里接受宗教教育。
  弗洛伊德的父亲严格地遵守在些犹太教法规,使弗洛伊德从小接受了犹太教教育,也使他从小就对《圣经》很熟悉。弗洛伊德的父亲虽然没念过大学,但他曾用大量时间研究过犹太教法典《塔尔姆特》。弗洛伊德的父亲作为这一家犹太人的家长,要求弗洛伊德从小就忠实于本民族的宗教教规。
  弗洛伊德在幼小时期,由一位信天主教的保姆服侍着。这位保姆给小小的弗洛伊德以很深的印象,以至弗洛伊德在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后还对她的形象记忆犹新。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的起源》一书中说,这位天主教徒保姆长得“难看、年岁较老些,但很聪明”。她教给弗洛伊德“生活和生存的手段”,并使他从小就“对我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和估计”。她经常抱着弗洛伊德到教堂去,并向他讲天主教的故事。弗洛伊德从懂事的时候起就从这位保姆的嘴里听到有关天堂、地狱和《圣经》的许多动人的故事。因此,弗洛伊德的妈妈后来也说,弗洛伊德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就对家里人说到“上帝怎样指导他做事”。弗洛伊德很喜爱这位保姆。她也许是弗洛伊德一生中最初向他提供《圣经》教育的一个人。但这位保姆未能长时期地与弗洛伊德生活在一起。据说多弗洛伊德两岁半的时候,这位保姆因偷东西而被辞退了。后来,弗洛伊德曾在自己的著述中多次为此事表示遗憾和惋惜。
  弗洛伊德的母亲也是一位慈善的和虔诚的犹太教徒。她生了七个孩子。她在家中只讲犹太人所讲的“依地语”(一种为犹太人使用的国际语),而不是讲她的老家加里西亚的“高地德语”(原为德国南部和中部使用的德语,现为标准德语)。
  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他在著作中提到他母亲时说,他的自信以及对事业的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的影响。弗洛伊德曾说:“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总是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最完全、最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的一种关系。”弗洛伊德始终热爱、尊敬母亲。弗洛伊德的朋友钟斯说,对母亲的热爱使弗洛伊德在一生中,从来都没有指责过妇女背弃了他或欺骗了他。
  弗洛伊德的母亲特别宠爱弗洛伊德。凑巧得很,弗洛伊德和他最喜欢的小说狄更斯的《大卫·柯伯费尔特》的男主角一样,在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带出了胎衣。据说,这件事象征着这孩子将会有很好的命运。弗洛伊德以后常常以此自豪,并说,他从母亲身上获得了无法估量的、奇妙的好处——他曾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他在七个孩子当中,排行老大——他和最小的弟弟亚历山大之间,相差十岁,中间还有五个妹妹。母亲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这个大儿子能在事业上获得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就。
  弗洛伊德的母亲本来是住在德国东北部的加里西亚的。那个地方靠近俄国。后来,阿美丽还在俄国的敖德萨度过自己的童年。阿美丽同两个哥哥一起,住在美丽的黑海之滨。她从小聪明、活泼又美丽。后来,阿美丽又随自己的父母迁往维也纳;在那里,正好遇到了一八四八年的革命。一直到后来,当阿美丽已经七、八十岁的时候,她还能清晰地回忆起一八四八年的维也纳起义。
  一八五六年,当阿美丽生下弗洛伊弗的时候,呱呱坠地的弗洛伊德长着一头长长的黑发,所以阿美丽亲切地给弗洛伊德起了绰号“小黑鬼”。
  据弗洛伊德回忆,在弗莱堡生活时,弗洛伊德有一次闯入他父母的卧室,以好奇的目光试图观察大人的性生活,因此,被激怒了的父亲把他赶回自己的房间里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