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张同延《解梦门诊》目录
毕淑敏《心灵七游戏》目…
乐国安《咨询心理学》目…
弗洛姆《爱的艺术》目录
《 心灵解锁:心理咨询 …
犯罪心理学目录
《拉自己一把》阅读目录
女心理师目录
最悲惨的故事在心理室的…
《走出抑郁》目录
  心理学的故事第七章  灵魂深处的探索者:西格蒙·弗洛伊德         ★★★
心理学的故事第七章 灵魂深处的探索者:西格蒙·弗洛伊德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经典名著 >> 正文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38:45
 

  这一点,弗洛伊德早年曾说过,会直接导致俄狄浦斯情节,他曾描述它为一个关键的阶段。现在,再往前一步,他推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对于性格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是至关重要的。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男孩与父亲的对抗引发他担心,强大的父亲会通过阉割(而不是杀害)战胜自己,而他对这个恐惧的反应,不仅仅是完全压抑住自己对母亲的性感觉,并用亲情来替代,而且把这种对父亲的敌对和反抗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对他的认同,并承认他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女孩子这方面,情况稍有不同,按照弗洛伊德后来对女性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的观点,她们意识到自己没有阴茎,并想象她们已经被阉割掉了。她遭受着“阴茎嫉妒”的痛苦,她对母亲的爱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敌意(她想象是自己的母亲允许自己没有阴茎就出生下来或者被阉割掉的),她梦想通过与父亲生一个孩子来弥补这个损失。可这个梦证明不可能实现,最后,她只好放弃,与母亲认同,解除容易引起自己的焦虑感的敌意。但是,由于她没有阴茎,她对伤害的恐惧比男孩子的少。她对父亲的俄狄浦斯感觉并没有像男孩子对母亲的感觉那样完全彻底地压抑下来,这就限制了她的性格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在她的整个一生中,她认为自己已经被割除了阴茎的感觉,都对她的性格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她的人生目标、她的道德感和她的自我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如盖依所言:“到1920年代,弗洛伊德好像已经采纳了这个观点,即小女孩是一个没有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的男孩,而已经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的妇女就是一种被阉割后的男人。”(最近几十年,弗洛伊德的女性心理学理论已经广泛地被认为是狭隘和受文化约束的,而且,由于在过去几十年内,女性性格和妇女的地位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理论也已经完全被证明是错误的。弗洛伊德本人承认,他对女性心理学的理解是“不完全和片断性的”,并曾说:“从来没有人搞清楚,我自已经过对女性心灵30年的研究也没有能够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女人需要什么?’”)

  男孩子和女孩子在约5岁的时候,都经历过其性欲的压抑过程,进入人生的“潜伏期”,这期间,他们很大程度上被解除了由性本能引起的担心和焦虑,并把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转入上学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中。可是,被压抑下去的性冲动只是被锁起来了,而并没有被消灭掉,它们一直想着要冲出牢笼。它们以梦的形式找到间接和隐蔽的出口,而且,在一些没有完全解决好俄狄浦斯情结的儿童中,他们是以病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最后,孩子到了12岁的时候,青春期的荷尔蒙变化会唤醒沉睡的性冲动,被压抑下来的感情开始以社会可以容忍的形式向外宣泄,通常是导向家庭之外的异性。在儿童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的最后的“生殖器”阶段,性渴望转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目标之爱”——性欲和感情欲望通过对另一个人的爱而以可接受的方式得到满足,这个人通常是与被禁止的性爱对象相类似的人,即父亲当中与自己的性别相对的那一个。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理论,通常被狭窄地误解为只关心性欲望和性行为,可实际上,它要解决的是大得多的一些问题:孩子气与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之间、本能欲望和社会规范之间,以及愿望和现实之间基本和不可避免的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性格发展和社会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精神的结构:

  弗洛伊德最初认为,精神是由无意识、潜意识和意识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一幅图画,可是,随着他编制出了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他发现这作为一套理论是太简单了点。他后来以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精神状态来描述它。这些东西不是任何物质上或者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概念,而只是一组或者一串实现不同功能的精神过程。

  在新生婴儿中,所有的精神过程都是本我过程,它们处于无意识和原初状态。本我是不可以任何类似逻辑推理的东西来理喻的。它是一支大锅,装满要满足原初欲望的一些本能性的要求,这些原初欲望与自我保存(饥饿、渴望,如此之类)、性欲和进取有关。本我的要求按快乐原则进行,它们要满足紧张感的释放,而不管社会规则或者由这些寻找释放行为而产生的现实后果。

  在本我指挥行动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了,因此,养孩子和社会生活都旨在控制本我的力量并把它导向可接受的行为。从某一部分来看,这是通过对有意识思维进行培训和教育来实现的,因为它会理解、推理,并按第二思维原则发挥作用。这就是自我,或者是自身,它在孩子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时逐渐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并与本我有所不同。(可是,自我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无意识的,我们以后会看到这一点。)自我与本我并无绝然分界,反而有所重合和相互包容部分。然而,本我进入了自我并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如俄狄浦斯情结这类的焦虑中的思想和感情,都被压抑推回至本我最遥远的角落里去并加上了壁垒,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意识之中。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