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故事第六章 无心插柳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
★★★ |
心理学的故事第六章 无心插柳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 |
|
|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35:43  |
|
詹姆斯有时也相当敏感,富有同情心。当海伦·凯勒还是个小女孩子时,他就买了一个估计她会喜欢的小礼物送给她,而事实上她永远没有忘记这个礼物——一根鸵鸟羽毛。
(海伦·凯勒为盲人、聋人和哑巴,凭惊人毅力学会数种语言,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作家。她的故事在全球传颂——译注。)
难怪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总结他时说:“威廉·詹姆斯,那是位可敬的天才。”
威廉·詹姆斯1842年出生于纽约市,他家境富裕,可万没有想到他竟会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纨裤子弟,不算花花公子也只能算个浅尝辄止的玩家。
他祖父是苏格兰——爱尔兰血统,是从爱尔兰来到美国的,他是位精明强干的商人,还是伊利湖运河的发起人,赚了好几百万美元。结果,他的儿子亨利(威廉的父亲)根本就不需要去工作。亨利上了两年的教会学校,但因为觉得这里古板的长老会教条令人难受而辍学,可是,他还是持续对宗教及哲学问题感兴趣,一辈子都是如此。33岁的时候,他遭遇到严重的情感危机。晚餐后,当他闲看着火堆时,突然被一阵莫名的恐惧感笼罩住了——“一种完全失去理智和可怜的恐惧,没有任何显然的理由”;他后来说——虽说只持续了10秒钟,但却让他受到极大的打击,在以后的两年内持续受到反复发作的焦虑影响。看医生,旅行和其他一些分神的办法都不起太大作用,可最终,他在瑞典神秘主义者依曼纽·斯维登堡的哲学里找到了救助的办法,因为斯维登堡本人也曾受到这种焦虑感的打击。
恢复健康后,亨利把一部分时间用于写作神学和社会改革方面的作品(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哲学家和真理的追求者”),一方面用于对孩于们的教育上。他对美国学校不太满意,时不时带家人去欧洲——威廉·詹姆斯是5个孩子中的长子——以增长见识,补充教育,再把孩子们带回他们在纽约华盛顿广场的家,以保持与自己文化的接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文章: 心理学的故事第五章
下一篇文章: 心理学的故事第七章 灵魂深处的探索者:西格蒙·弗洛伊德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