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第三章  原型心理学家           ★★★
第三章 原型心理学家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经典名著 >> 正文
作者:墨顿·哼…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8:47:06
 

  接着,他提出了经验主义心理学最原初的一个原理:“让我们假设思想(在出生的时候)是我们常说的一张白纸,上面没写任何字,没有任何思想。它是怎么载入内容的呢?……我回答,一句话,从经验而来。我们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并从经验之中最终得出自身来。”

  (有人常说,洛克把新生儿的思想比作一块白板,可是,他没有使用这个词,那是阿奎那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翻译得来的一个词。)

  洛克说,人的“思想”有两个来源(“思想”这个词,他用来指从感觉到抽象概念之间的任何东西)。它们是感觉和回忆(思想对其所获得的无论什么东西的操作,按他的话说,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所有不同的行动”)。

  我们的感官把感觉传递至思想,他把这些叫做“简单思想”。从这里开始,思想逐渐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回忆的概念”(它自己意识到其自身具有的感知、思想、意愿、在事物之间进行区分、比较等等的能力)。从这两类概念的相互影响之中,得出其它的一切东西,包括那些最为复杂和深奥的东西。

  洛克然后花费大量篇幅来说明,要解释最为遥远和困难的一些概念,光有这些就够了。(他为自己冗长的说明道歉,可是,他说:“我现在太懒了,或者太忙了,不可能把它弄得更短。”)他解释了思想如何考虑一些简单的概念,如何把它们放在一起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复杂的思想;如何在简单和复杂的思想之间进行分别。我们注意到一些不同的物体(一张帆,一块骨头,一杯牛奶)所共有的一些特质,并有意地排斥掉其不同的地方,从而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比如白这样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样,我们最终会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象无限、同样与多样、真理与谬误这样一些抽象概念。

  所有这些听起来都是有根有据,无懈可击的,可在这个系统当中有一个严重的漏洞。这涉及感官感觉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感觉到的东西是存在于思想之外的事物的正确反映?洛克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来怀疑我们具有对周围世界的正确知识。他跟随笛卡儿一样的确说过,上帝不会误导我们,可是,他的话音里面,虔诚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分没有常识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分多:

  创造了我们大家的、无限睿智的上苍,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已经调正了我们的感觉、才能和感官,使其适宜生活的便利和我们在此所做的营生。通过我们的感觉,我们可以了解并区分事物;检查它们,并使其适宜于我们的用途……这样的一种知识,它合适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是不需要才能才可能以获取的。

  但是,他就感觉问题的讨论在两个方面引起以后的心理学家们的麻烦。

  (洛克没有对感觉和感知加以区分;这种区分直到近两个世纪以后才有了辨别。)

  首先,他接受了我们所感知到的物体的“原初”素质和“次等”素质之间的差别,远至阿奎那,近到笛卡儿、伽利略和牛顿都接受过这种区别。原初素质都是些不可与其物体“区分”的素质,不管它们的变化有多么大;它们在我们身上产生最简单的固体感觉、延伸感觉、样式、运动或静止以及数量的思想。“拿起一粒谷子,”洛克说,“把它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两半,每部分仍然有固体感觉、延伸感觉、样式和活动感。”而次等的感觉,如色彩、声音、味觉和气味,并不以我们感知它们的形式存在于物体之中,而是这个物体的原初素质在我们身上引起的一些感觉。一枝紫罗兰在黑暗当中不是紫罗兰,只有当它在我们身上引起那种颜色的感觉的时候,它才是一枝紫罗兰。洛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次,如果我们的思想都是从感觉得来的,我们就知道我们感知到是东西,但不是其背后的真实——甚至真实都不一定存在。同样的,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思维本身是什么,我们只知道自己的思想的经验。洛克有理智的这一面是勇敢无畏的:

  感觉使我们相信,有固体的延伸的物质存在;还有思考,有会思考的物质存在;经验使我们确信这些东西的存在;人还有利用冲动来移动物体的能力,也有用思想去移动其它物体的能力;对这一点,我们不能怀疑。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