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对歇斯底里病症的研究 |
|
|
作者:高宣扬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20:50:45  |
|
这本书是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共同研究歇斯底里病症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果。这本书的出版,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说,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描述歇斯底里病症的特性和各种现象,而是探索和寻求发生歇斯底里症状的最深刻的“源头”。弗洛伊德说,该书“只是把曙光投射在症状的源头上去,所以它特别强调情感生活的意义,以及分辨下意识的、意识的和能意识的精神活动的重要性。它假设症状起于某一个感触的压抑,从而提出了一个动力因素的概念。此外,它又认定同一症状是同一能量的产物或等价物;这同一能量若不产生这样的症状,也必然会用到其他方面去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后面所说的这个过程,就是它的所谓‘转换’)。这也就是所谓经济因素的概念。布洛伊尔把我们的方法称为涤清法。他解释说,这种涤清法的治疗目标,是要把走错了路线而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症状的积累情绪,导引到一条能找到出路的正常道路上去。涤清法的临床效果相当良好,直到后来才知道它的缺点和各种各样的催眠治疗法的缺点是一样的……”(弗洛伊德《自传》)。 弗洛伊德在上面提到的精神活动的三种状态---下意识、意识和能意识是弗洛伊德所建立的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分辨出精神活动的上述三种状态;分析它们的活动规律,发现它们在何种情形下相互矛盾、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堵塞,又在何种情形下可以被疏导、解除受压抑状态;分析它们的正常状态是怎样演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异常状态,即所谓“变态”。探索那些变态心理的产生根源、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等,乃是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因而也没有人解决过的。此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正是沿着这些线索进一步发展和完备起来。而在《歇斯底里研究》一书中,这些问题只是初步地提出来了,远没有彻底解决。 在《歇斯底里研究》中,弗洛伊德所用的第一个病例是伊米夫人的病症。伊米夫人从一八八九年五月一日开始接受涤清法的治疗。在治疗中,他使用了“梦游法”,同时进行暗示、推拿、洗浴等方法。他在治疗中得知,精神治疗的效果取决于病人与医生之间的个人关系的改进。如果双方关系不好,就会使所有疗法失效。有一天,病人突然用双臂搂住他的脖子,好在进来了一位工作人员把弗洛伊德从尴尬处境中解救出来。从这里,弗洛伊德就理解到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所以对治疗效果起着如此重大的影响,就是因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此后二十年,弗洛伊德才明确地指出:所有这些“转移”现象都证明了神经冲动起源于性欲。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预示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到性冲动当中寻找精神现象的根源。但是,这种观念,在九十年代初还刚刚露出苗头。
<< 上一页 [11] [12]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第五章 初期医学实践
下一篇文章: 第六章 对歇斯底里病症的研究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