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6:47:04  |
|
我国学者江光荣在分析归纳了以上各项原则的基础上概括出西方(主要是美国)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一条总原则:侧重价值的干预功能,避免价值内容上的干预。认为这样做既有效地避免了直接干预来访者的价值选择权利,又满足了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之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要求[22]。这一观点是富有启发意义的,值得心理咨询工作者借鉴。
所谓价值的功能干预是指咨询者引导来访者把自我探索集中于个人选择与个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由咨询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评判一个选择是否有价值,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例如,帮助来访者澄清其价值追求,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帮助来访者明确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帮助来访者认识其价值观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认识价值选择和自己的需要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或者不一致之处;让来访者领悟其价值观与行为和情感之间的矛盾及其后果,作出相应的改变,等等。在做这些工作时,尽可能避免价值说教(不向来访者宣讲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也不对来访者的价值观做好坏、正误判断。可以引入别的价值观,比如表白咨询者自己的价值态度,但这种引入目的在于扩大当事人的视野,认识到多种价值选择的可能性,而不应存有直接地或暗示性地迫使其接受某种价值的企图。
参考文献
[1][2] 转引自汤宜朗、许又新:心理咨询概论,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452页
[4] 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73页
[5] Stone,E. M . ed.,American Psychiatric Glossary,6th edition ,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88
[6] 杰罗姆·弗兰克:何谓心理治疗,见悉尼·布洛克著,刘平等译:心理治疗讲座,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23页
[7] Wolberg,L. R.:The Technique of Psychotherapy,4th Edition. PartⅠ&Ⅱ Grune & Stratton,Orlando,1988
[8] 陈仲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4:184—186
[9][13] 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10]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11] 转引自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页
[12] 陈仲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4:185—186
[14] 张伟俊: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有何区别,见车文博主编:心理治疗手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50页 (心晴部落整理发布www.lijinquan.net)
[15]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16] 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心理学动态,2001(9),3:252
[17] 张人骏、朱永新、袁振国:咨询心理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18]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88—94页
[19]梁宝勇、王栋主编:医学心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106页
[20][21][22]江光荣: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心理学动态,2001(9),3:248—252
<< 上一页 [11]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付出 —得到法则”是成功的最大秘诀
下一篇文章: 第二章 心理咨询过程和作用机制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