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火、火、火什么?” ——谈愤怒心理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8:24:20  |
|
“你火、火、火什么?”本来是一部反特影片里一个特务心虚着急时说的话,后来不知怎地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调侃人们急躁、发火、愤怒时的打趣的话。我有个邻居爱发火,一有心情不顺就大发牢骚,看什么也不顺眼。这时他的妻子就幽默地调侃他:“你火、火、火什么?”听到这句话他立时破怒为笑,被妻子的幽默化解了心窄的怒气。 “发火”,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愤怒,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戴埃在《你的误区》中称愤怒“是指当某人事与愿违时作出的一种惰性反应”。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数发怒的持续时间是一分钟到两天,平均为十五分钟。它的表现形式,外向型的人容易通过表情、动作、言语表现出来,常常是暴跳如雷,寻衅发泄,乱摔东西,甚至打人、伤人;内向型的人一般是缄口无言,怒目相待。前者是发泄型,怒气来得猛也消得快,而后者则怒气来得慢也消得迟。客观地说,愤怒并非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在特殊的情况下表现为正义感的宣泄。如在战场上以愤怒的情绪为战友报仇,打退敌人的疯狂反扑,像黄继光那样愤怒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还如李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电影《生死抉择》)那样愤怒地掀翻一伙腐败分子聚餐的餐桌等。但更多的愤怒表现是一种遭遇挫折时的情绪反应。古人说的“怒从心头起,恨从胆边生”,就说明愤怒行为是在心理正常时不愿采取的、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行为方式。极度的愤怒会使你陷入疯狂状态,会使你失去自制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愤怒会干扰人们间的思想沟通,阻碍和谐感情的交流,甚至危及人的前途。从病理学角度看,愤怒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精神衰弱等病症。有人认为愤怒时把怒气发泄出来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其实不然,生闷气,积怨在胸,敢怒不敢言,使怒气郁结心头更容易导致疾病。只不过是表面上没有破坏人际关系,却更多地销蚀了自己。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愤怒或不愤怒呢?
看过电影《林则徐》的人恐怕记得他的书房有一条幅写着“制怒”两各字。他常用这两个字来警诫自己。当琦善向英商屈膝求和,英帝国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林则徐怒不可遏,此时他抬头见到这个条幅,顿时用顽强的意志制止了自己的愤怒。愤怒的表现形式和出现时机是多种多样的,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要根据具体的愤怒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1] [2]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等着天上掉馅饼 ——谈依赖心理
下一篇文章: 你的眼里能有谁? ——谈骄傲心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