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公鸡一毛不拔 ——谈吝啬心理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8:20:33  |
|
读过俄国伟大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的人,绝不会忘记他塑造的吝啬鬼泼留希金的形象。泼留希金家道殷实,农奴上千,是个上流地主,但他住的却是农奴的小屋,破破烂烂,荒凉芜秽,低矮昏暗。他的穿着打扮像个乞丐,脖子上的“围巾”,“说不上是旧袜子还是腰带”。他吝啬得出名,就是破铜烂铁,一片破衣裳,也要拣起来送到自己的库房里去。别人忘在外面的东西一到他手里就是他的。他走过的路,不用打扫,因为什么东西对他来说都是宝贝,都要拣回家。像这样吝啬的艺术形象,除了破留希金之外,还有莫里哀的阿巴贡(《悭吝人》)、巴尔扎克的老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这些艺术形象的共性特征就是本身都很富有,但却自私、贪婪、吝啬、刻薄,为了金钱和财富连对自己的亲人也鲜情乏义,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像这样吝啬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难找到他们的踪影。有句俗语说:“铁公鸡一毛不拔”,就很生动地描画了这样的吝啬者的形象。那么这种吝啬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因素呢?
[1] [2] 下一页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杞人何必忧天——谈焦虑心理
下一篇文章: 前怕狼,后怕虎 ——谈犹豫心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