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没处去买后悔药——谈悔恨心理           ★★★
没处去买后悔药——谈悔恨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心理学家网 >> 心理学图书在线阅读 >> 婚恋家庭 >> 正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8:17:46
 

  那么,该怎样走出这种悔恨的心理误区呢?首先,“解铃还得系铃人”,既然悔恨心理是由于晕轮效应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那么就应在认识人或事物时有意识地克服晕轮效应的消极影响。据心理学家分析,晕轮效应有三种特性,一是掩饰性,即以时效性的核心特征掩饰了其他特征,或说是以此局部掩饰了彼局部,使人得不到整体的认识;二是散漫性,即认识不能深入、彻底,以浮光掠影的情感印象替代了对人或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三是定势性,即头脑里的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影响对人或事物的认知与评价。为此,在处理人或事物的关系时,一定冷静分析,全面、客观地认识其利与弊。既要看到人或事物的优长,也要警惕“人心惟危”的乘虚而入;既要感知人或事物的表面性,也要注意思索其本质;既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情感印象,也要综合分析各种现象来纠正认知偏差。在认识人或事物时能作到这些就会避免或减少令人悔恨的事情发生,也就无须为买不到后悔药而苦恼了。

  其次,当差错或失误出现后,应该认识到“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道理。针对差错的性质和程度,采取补救措施,力争将损失减少到最小最小。这样,即使有些损失,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平复悔恨心理,达到一定的心理平衡。

  再次,要坚信世间找不到后悔药,正如泼在地上的水无法收回一样,对失误的悔恨是无济于事的。无休止的悔恨,只能是对自己的痛苦的精神折磨,决不会因为你残酷地折磨自己,就能使失误的事情圆满复归。客观的态度是,振作精神,开拓进取,以惨痛的教训作为学费来为自己“充电”,以新的业绩来补弥以前的损失和精神的创伤。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 技术支持 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6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    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