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爹妈跟前总也长不大—— 谈两代人的隔阂心理 |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7:59:16  |
|
三个“对待”之一,是相互理解。两代人的心理隔阂的根本在于不能进行心理沟通,各自坚持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不能理解、体谅对方。80年代流行一句”理解万岁“的话,在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人说,理解是增进感情的粘合剂。父辈和子辈的两代人之间,由于经历、修养、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习惯,以及社交范围的不同,对他们苛求一致是不现实的。对于不一致的地方除了需要互相尊重外,还要互相理解和体谅。对待意见分歧彼此能够换位思考,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考虑,就易于消除或弱化心理隔阂。 三个“对待”之二,是冷静思考。两代人发生意见分歧时,出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容易急躁、发火。在这样的感情冲动中,有时即使对方的意见正确,也听不进去。因此在彼此交流思想时,要平心静气,真正弄明白对方的意见和态度。如果感到这些意见更合理、更现实,就应心悦诚服地接受,或者选取有益于自己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设想与方案。要是觉得对方的意见于自己的想法和实际相距甚远,那么选择权在你的手中,也没有理由急躁。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冷静地听去他人的意见对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个“对待”之三,是勤于交流。从心理学角度看,子女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以后,开始有了私密性的保留,有些事不乐意同父母讲;而父母却总觉得子女没有长大,忧心忡忡地为子女操心,对子女的事也爱询问和关注,惟恐有什么闪失。这种“私密性的保留”与“询问和关注”就必然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一方不说,一方要问,导致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子辈出于对父辈的尊重,对自己的一些设想、计划和重要的事情,事先讲给长辈,进行思想交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能够像知心朋友那样做到互相了解,共同切磋,就便于取其所长,舌其所短,不仅可以讨论出更为合理的意见,还能增进两代人的感情。即便是有的意见不能取得一致,但这种交流过程的本身就达到了消除或缓解心理隔阂的目的。
上一页 [1] [2]
|
|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上一篇文章: 在爹妈跟前总也长不大—— 谈两代人的隔阂心理
下一篇文章: “希望他叫我声妈”——谈继父母心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