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拉大旗,作虎皮”——谈攀附心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8:41:05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攀附心理与攀比心理不同,具有攀比心理的人一般是处于相近的档次上,对于望尘莫及的档次,如同嫉妒一样,几乎是不产生这种心理效应的。攀附则是一种攀高的行为,其攀附对象多是高于自身的显贵、高官或有利用价值的人。因此攀附心理是一种旨在联络地位高于自己的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满足某种感情需要的心理状态,俗称“傍大腕”或“傍大款”。
  这种攀附行为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唐朝时科举考试实行“温卷”,就是在科举考试之前,应考举人到京城谒见显贵高官,以便求得关照或举荐。当年的李商隐进京应考时就曾投拜在令狐楚的门下,后经其子令狐綯的举荐中了进士。到了近些年,这类攀附的事类就更是不胜枚举。有的地方领导干部攀附省或中央的领导,以便受到上级的赏识,得到提拔;有的落魄文人攀附大款,为的是得到大款的施舍,把自己“文化垃圾”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铅字;有的追星族抢镜头与明星的合影,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等等。这种攀附心理的机制基本上有虚、实两种:其实者为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多为有一定地位或职位的人,为了升迁、晋职或达到某种目的,寻求靠山,争取进入关照的视界,以便获得仕途的捷径;其虚者为虚荣心的满足,多为平头百姓或地位不高的人,他们对有地位、有影响的人或明星(名人)没法高攀到获得实利的地步,只是充满着神秘感和崇拜感,因之以结识他们或与他们合影来炫耀自己,使得虚荣心得到满足。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