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一章 性格心理学家 | |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44:0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伍德沃思作为先锋的工作设定了一个模式,战后,许多心理学家都设计了其它一些类似的问卷,让受试者对自己进行评估。可不久,这些问卷很快就超越了症状,进而包括了一些涉及总体性格特征的问题。早期测试当中最好的一种是1931年由心理学家罗伯特·伯恩鲁特设计出来的。这份问卷提出了125个问题,并把答案归结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四个主要特征上的分数:自制、自足、内向及神经质。比如,如果受试者对“你是不是经常感到可怜?”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个“?”(“不知道”或者“说不出来”)号,则他或她在内向上得三分,自制上得一分,神经质上得零分,自足上得零分。这些分数都只不过是些推测——伯恩鲁特对每个答案与四个特征的相互关系并没有经验上的证据——可是,当时在全国出现了一股心理学测试热,在整个30年代,有100多万份伯恩鲁特性格调查表和大量类似的测试卷被销售出去,人们广泛使用着这些问卷。到那时,性格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心理学的一个特别领域,由特征理论主导着,它是一种常识观念的科学翻版,即,每个人在特别的情境当中都有一套可以识别的特点和惯常的行为模式。特征可以描述既定性格的因素,可是,它们对背后的心理动力学结构或者这种性格的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方式只字未提。伯恩鲁特问卷和其它早期的性格测试都是测量其中一些因素的办法。 1928年和1929年出现的一种重要研究脱颖而出,它好像是走出了特征理论。休斯·哈特肖恩神甫是联合神学院的圣职教员,马克·梅是位心理学家,他也曾供职联合神学院,他们研究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人行动的有效性,比如童子军运动可以在儿童中培养出有道德的行为。哈特肖恩和梅让若干儿童拿起纸笔做测试,看看他们对于欺骗、偷盗和撒谎等的态度。然后,他们让孩子参与一些比如集体游戏和自己给自己打分等活动,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做弊、偷窃或者撒谎而看起来又好像不会被人发现,不过,事实上,研究者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他们的所作所为。 结果令人十分不安。不仅孩子们在纸笔测试中所说的话与他们实际的行为之间关系甚少,而且一个孩子在一种情形之下与另一个不同的情形之下的诚实与不诚实也没有什么连续性,这着实令人惊异。哈特肖恩和梅于是得出结论说,如果特征是存在的,它们不应该引起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类似的行为。 (我们)十分确信,存在某些共通的因素,它们倾向于让人与人之间各个不同……然而,我们的论点在于,这种共通的因素不是在一个人所处的情境当中独立操作的内在整体,而是这个情境的变量。 这与日常生活当中的经验是相矛盾的。我们都有一种感觉,我们认识的一些人当中,有些诚实,有些不诚实,一些人是保守的,另一些人是开放的,有些人很努力,另一些人玩玩打打。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执掌牛耳的戈登·奥尔波特(1897-1967)出来挽救了这个局面。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还有一本专著:《人格的心理学解释》(1937)。态度谦和,面容苍白的奥尔波特是个勤奋的人,他的研究兴趣非常广泛,包括偏见、交流和价值观,但是,性格,尤其是特征理论,却是他终生特别关注的课题。一部分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的原因,他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反驳哈特肖恩-梅依情境论的理想人物。他为常识当中认为的心性论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奥尔波特是印第安那州一个乡村医生的4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的家族几辈子以前起源于英格兰,他母亲是德国人和苏格兰人的后裔,而奥尔波特自己的家庭生活,如他许多年后回忆他那样,“只有朴素的、新教式的诚实和勤奋”。在他生活的那个地区,没有医疗设施可言,许多年以来,奥尔波特家里一直就住着很多的病人和护士,而幼年的奥尔波特一直就分担着他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打点门诊室,洗瓶子和照顾病人。他吸收了父亲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以后的岁月里还经常喜欢引用他父亲的座右铭:“如果每个人都尽其最大努力去工作,而只取家中所需的最低量的经济回报,那么,一定就有足够的财富可以对付下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