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 欢迎
登陆 | 注册 | 换肤
文章职场读心术 → 发光要趁早,让领导知道你行

发光要趁早,让领导知道你行

psyqin 发表于 2013-10-22 10:06:21

    “光环效应”是指由于对某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这种被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的光环一样,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清醒认知。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光环效应,学会突出自己的优点,隐蔽自己的缺点,有利于我们获得别人的赏识。“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等,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带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光环效应”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于其他人的人格魅力的判断。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对别人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大臣弥子暇深受卫灵公的宠爱。

    一天晚上,弥子暇听说母亲突然生病,就偷偷驾着卫灵公的车赴田家希望母亲。按照当时卫国的法律,私自偷乘国君的车的人是要被砍掉双脚的。但是,卫灵公得知此事以后,非但没有怪罪于弥于暇,反而称赞他说:“真是孝顺呀!为了看望母亲,连违法受刑也顾不上了。

    又有一次,弥子暇陪同卫灵公观赏果园。弥于暇尝了一个桃子,觉得很好吃,就把吃剩的桃子给卫灵公吃。按常理,臣子将吃剩的东西给国君是大不敬的事,但卫灵公却说:  “你真是爱戴我呀,有好东西也不独自享用,还留下来给我尝。”

    后来,弥于暇因某事冒犯了卫灵公而失庞。卫灵公想起过去的事,就气呼呼地说:  “这家伙早就不是个好东西——按自驾乘我的车,还把吃利的桃子给我吃,真应当从严处罚。”

    卫灵公这种前后态度的巨大转变,就体现了“光环效应”的影响:在他宠爱弥子暇的时候,认为弥子暇做的事都是好的,在不满意弥于暇的时候,便认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坏的,连以前认为好的事也变成坏的了。

    其实,光环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的知觉特征之———整体性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人知觉时的晕轮效应,还在于内隐人格理论的作用。人的有些品质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比如,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摸”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摸”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

    在与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部想让自己有一个好人缘,都想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不妨好好利用一下。光环效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在领导面前充分展示我们的优点,让领导看到我们优秀的一面,这样就会让对方因为“光环效应”而对我们产生一个总体的好的评价。

当然,我们在展示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让领导看到我们的缺点和劣势,以防别人因为“恶魔效应”而对我们产生一个总体的坏的印象。   

总而言之,如果想让领导看到我们的优点而赏识我们的话,不妨学着在他面前突出自己的优点,往自己的身上多贴点“金”。

你的回应

一周热门

一月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