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8年1月出生。现任心理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理所脑行为研究中心副主任,心理研究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AAAS会员;IBRO 会员。英国OPEN大学脑-行为中心、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生物心理系、香港大学心理系访问学者;美国Michigan大学人类发展研究中心 Fogarty合作项目导师。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动物行为及其脑机制研究,特别是激素、药物与脑功能及行为的相关性。负责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物空间认知的策略及其脑机制,1996-1998)、(记忆或应激相关的吗啡心理依赖模型,2000-2003)、中科院知识创新青年科学家小组(吗啡长时程戒断及其脑机制,1999-2001)、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子课题(环境、心理应激与药物成瘾的复吸模型及其脑机制,2000-2004)、中科院生物科学和技术特别支持费(动物吗啡成瘾及神经机制,1998-2000)、中科院留学回国择优支持基金(激素及神经系统发育,1997-1998)。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基于对脑功能区、脑内生化物质、应激及其相关激素与学习记忆关系的了解和探索,结合生物心理学、行为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建立与环境记忆及应激事件相关的动物吗啡心理成瘾模型,包括吗啡身体依赖及戒断模型、吗啡自发活动效应的行为模型、觅药行为的CPP模型、选择性饮水动机强度模型、Morris迷宫复吸动机强度模型,并进一步探索脑结构和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生物化学本质联系,利用小鸡学习记忆比较行为模型,研究相关生化物质,包括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皮质酮及相关肽类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同时研究应激对记忆过程及其相关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的影响。
近年来重点研究内容:1,从长时程戒断过程着手,探索记忆、情绪或应激相关的心理依赖行为的脑结构及其活动规律;2,肾上腺皮质激素、记忆干预药物对受体活动及吗啡心理依赖效应的影响;3,在可操作的动物心理成瘾的行为模型基础上研究心理依赖的脑机制及基因调控作用,对寻找有效治疗心理渴求和复吸行为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近期成果及出版物
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SCI 4篇,CSCD35篇)。
研究生培养情况
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生5名。
联系方式
电话: 010-64850858 010-64857369
E-mail:suin@psych.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