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论文 - 应用类
    发表日期:2009年8月15日 作者:宋传文 编辑:shphao 有3114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大学生应具有的四种风险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由于将来的就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在校期间要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并在入校之初就应对将来的就业等具有风险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对将来的风险意识,才会促进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自主性,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1.大学生应具有的四种风险意识

1.1 学业风险意识

学业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不能完成或不能按时完成学业,或者不得不将完成学业的目标值降低。大学生考入大学的首要目标之一是要按时以可接受的成绩完成学业,取得学历和学位证书。但目前导致学生不能完成或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的不确定性因素有许多,有大环境(社会)的因素,也有小环境(学校)的因素,但内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学的东西将来用不上从而不好好学习导致多门课程不及格;有的学生沉湎于网络影响了学习、等到自己醒悟时为时已晚,于是破罐子破摔等等。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学业的关键是弄清影响学生按时完成学业的因素是什么,然后因势利导,帮助其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学的知识将来大部分用不上,这实际上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学生还没有毕业、学生对自己将来具体做什么工作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怎么能认为现在学的没有用。况且在校期间学的很多知识有的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作中的,而有的则是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20059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学生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应予退学。2005年和2006年出现过少数高校“批量”劝退学生的现象。虽然对此的看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应当肯定的,那就是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在学习方面达不到要求的将面临被劝退的风险。

1.2 就业风险意识

大学生考入大学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就业,但是由于当前的就业环境竞争较为激烈等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中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1999年和2000年,招生规模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1.20%30.77%。涌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连续几年大幅增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200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1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495万和560万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09年就业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对学生而言,影响就业的因素有许多,可以划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所谓不可控因素是指单凭学生自身的力量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高校扩招造成毕业生供给增加等。可控因素是指凭学生自身的力量可以控制的因素,例如学生在校期间及早树立就业风险意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努力学习,培养自己在就业时的竞争优势。尽管就业难,但优秀的学生不会找不到工作。在校学生正确的就业风险意识应该是熟悉影响就业的大环境因素但不怨天尤人,掌控好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就业时就会发现原来自己选择的余地很大。

1.3 创业风险意识

创业是当今的时尚,但人人都知道“创业有风险,下海需谨慎”。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2]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社会鼓励、宣传、引导自主创业的氛围也使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愿意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与就业风险相比,创业面临的风险更大。所谓创业风险是指影响创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创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在创业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技术的、市场的、资金的、管理的各种因素。创业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更为密切,大学生在校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经验不多,如果仅凭冲动、模仿去创业,对创业风险认识不足,会一腔热情付诸东流。创业是一种冒险,大学生要选择创业,必须造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经验的磨砺、资源的积累等。可以预见,随着国家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以及大学生自我实现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外部环境的压力、引力综合作用下,将来大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一种趋势,成为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学生一入校就应接受创业管理及创业风险方面的教育,形成这方面的意识,接受创业方面的锻炼,创造机会和条件参与创业,为毕业后甚至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1.4 健康风险意识

健康风险包括身体健康风险和心理健康风险。对于大学生来讲,在当前的学习、就业环境下,心理健康尤其重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心理健康的相对面为心理不健康,有许多表现形式。200474《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对于怎样算心理健康,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判断心理健康通常有三个标准: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心理活动内部协调性、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心理不健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家庭,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甚至个人发展;同时严重的心理不健康可能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因此,学生在校期间要具有健康风险意识,不仅要保持自己心理健康,还要关心他人、帮助身边的同学养成健康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团体中。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风险意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专题信息:
 没有专题信息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宋传文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