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 - 社交恐怖症
    发表日期:2007年7月29日 编辑:anyihao 有202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认识社交恐怖症
青年在没有遇到危险或生命没有受到威肋的时候,一般是不会产生真正的恐惧感的,最多只是一些担心或紧张而已。害羞的人也只不过是有点羞涩、忸怩、退缩,最终还是在千呼万唤后出来了。但是有一种人在交往中却有强烈的恐惧感,交往简直是如临大敌,生怕被人生吞活剥了,这就是所谓的交往恐怖症。交往恐怖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交往心理障碍,主要是一种兼具不安和恐惧色彩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不自然的恐惧反应,是在没有构成危险或威胁的刺激存在时产生的,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反应。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有些人在特定的交往场合表现出轻微的紧张和不安,例如,害羞的人都羞于在大众场合露面,如果让其说话,更可能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一些有形象焦虑的少男少女,对自己的形象极为敏感,也最为不安,他们希望自己以满意的形象投入交往,特别是希望在异性的心目中有一个光辉的形象,因此,这些少男少女在与异性交往时常是紧张得手足无措,面部绯红,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这些紧张和不安虽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正常交往,但还不至于把他们隔离在交往世界之外,而严重的交往恐怖症却可以会使得一个人从此与他人、与社会隔离。

  交往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害怕与人交往、不敢与人交往等症状,它主要发生在抑郁型气质的人身上。他们一开始一般都有一些自卑或害羞心理,举手投足总是畏畏缩缩、顾虑重重,长期不与人交往使他们逐渐地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念头,即使偶尔参加几次交往,也会表现出更严重的不良情绪反应,甚至内心不由自主地恐慌起来,并伴随有心跳加速、呼吸短促、身体抖动等生理反应,即典型的一副胆颤心惊的样子。如果这种人不注意改变自己的个性状况,不注意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不积极投身于交往活动的过程,就可能由自卑、害羞转化为更为严重的交往恐怖症。有交往的挫折经历的青年也可能产生交往恐怖症。有些人在某一次重要场合的交往中受到一次较大的刺激,产生了一种恐惧的情绪体验,随之形成条件反射,就会形成一种一提交往、一遇交往就感到恐怖的不正常心理状态,这就是交往恐怖症的最明显的症状。作为严重心理障碍的交往恐怖症不仅使得一个人害怕交往,觉得与人交往与上刑场毫无两样,而且交往恐怖症还会进一步向坏的方向发展。例如,有些具有交往恐怖症的人还可能变得不敢到新的交往情境中,不敢见到主人,甚至于不敢跨出房门一步,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变成了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克服交往恐怖症,摆脱无形的恐惧的纠缠,已经不仅仅是改善一个人交往状态的事,它还具有增进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意义。害怕交往主要是对交往有不正确的认识,没有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和技巧,总有一种处于失败边缘的感觉,似科一参加交往就会以失败而告终。确实,在交往中遇到急流险滩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实践才是唯一的途径,那些在交往中对各种难题应付自如的交往成功者,无一不是经历过各种场合或与各种人打过交道的,是实践和经验才使得他们有很强的交往能力的。我们如果经常参加交往活动,处理过各种复杂问题,掌握了摆脱窘境的方法和技巧,再有危险威胁我们也不会感到害怕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不利的交往情境,培养和锻炼交往时所需的应变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严重的交往恐怖症,我们还应当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严重的交往恐怖症已经影响到一个人正常的生活了,而且已经不能以患交往恐怖症的人的自身的努力为唯一的克服力量,必须积极地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以为前提,以为关键。例如,系统脱敏法即为一种用于消除焦虑的行为疗法,也可有效地用来治疗交往恐怖症,在心理医师的积极治疗下,交往恐怖症的症状可以逐渐消除,患者也可以脱胎换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各种陌生的交往情境中。对于大多数患有交往恐怖症的人,主要可以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要进行认真的原因分析和积极的心理疏导,并且要不厌其烦,耐心咨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交往恐怖症都会彻底消失的。我们要敢于交往,要有交往必须的信念。那种交往恐怖症是万万不可有的,也是不应当有的,如果有了交往恐怖症,就要想方设法克服它,即使有一点交往恐怖症的苗头,也要赶快消灭它。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