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 - 社交恐怖症
    发表日期:2007年7月29日 编辑:anyihao 有312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社交恐怖症的症状特点
人际交往是现代人处世的一项最为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却笨嘴拙舌,未曾开口脸先红,出现社交恐怖症状。

  有一位社交恐怖症患者,从10岁左右开始出现社交恐怖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情日趋严重,发展为自卑、孤僻、内向、沉默寡言,不敢外出。别人看他一眼,总觉得是自己难看引起的;别人不看他,又认为是因为自己长得难看,因此总是瞧不起自己。

  经了解得知,他的社种社交恐怖症起因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一年级的一次班会上,他不慎讲错了一句话,引得同学哄堂大笑。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讲错了话才引起同学大笑的,反而认为是自己脸上有什么不妥。自此开始便害怕与老师和同学接触,学习成绩也因此一落千丈。

  在患病初期,他只是觉得自己的脸不好看,后来发展到觉得自己的头型不好看,身体不好看,衣着也难看。别人吐痰,他认为是厌恶他。有时和父亲一起外出,别人和父亲讲话,他也认为是因为自己难看所以别人不愿搭理自己。

  在多次进行的心理疏导中,心理医师给他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指出他对自己相貌的判断和对社会反应的判断是严重的认知错误,由此而引起了心理的严重倾斜和情绪的严重失衡。比如,那次班会的口误,虽然在几个月后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但由于错误的心理定势已经形成,又由于没有得到有力的帮助,所以,他没有能及时地从错误的认知中走出来。

  接着,分析了他的相貌特征,结论是中等偏上,出现在任何场合都不逊色,不必为此烦恼和悲观。同时也告诉他,一个人的相貌在社交活动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是其貌不扬的人,也能成为社交场合的佼佼者。

  最后,心理医师告诉他,他的心理已走入了迷宫,应该努力使自己认识到:第一,小时候的幼稚心理———以相貌取悦于人,幻想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人人都会赞美自己,追随自己,容不得别人的半点轻视和自身的丝毫瑕疵等的观念和意向,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而使心理失去平衡。应该抛弃这种幼稚的心理,追求良好的个性、心理、气质、学问和才能。第二,自幼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认为自己应该比谁都强,别人都要佩服自己、追随自己。当这种错误的意向受到挫折时便会无端烦恼。应该抛弃这种狭隘的思维模式。第三,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人,别人都不如自己。这完全是一种超现实的幻想。应该抛弃这种幻想,应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摆正位置,确认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与千千万万的人一样的人。

  经过一步步的疏导,这位患者终于逐渐平静下来,清醒起来,并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学业和能力的提高,终于克服了社交恐怖症状,使自己的身心趋向成熟。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