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学家 - 中国心理学家 - 当今学者
    发表日期:2006年6月2日 编辑:cnpsy 有431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方晓义-北京师范大学

方晓义,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家庭治疗和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 主要发表物 ] :

1 、著作

(1) 方晓义审校,林丹华等译。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年月。

(2) 林崇德,申继亮主编,方晓义,白学军著。小学生心理与教育。华艺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

(3) 易进,方晓义 ( 译 ) 。脑力倍增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年 5 月。

(4) 易进,方晓义 ( 译 ) 。按天性养育孩子。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

(5) 方晓义,申继亮,陶德清和陈学锋译.怎样做父母.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9 月。

(6) 董奇,方晓义(编译).幼儿心理观察设计与策略.云南少儿出版社, 1992 年 8 月。

(7) 陶德清,方晓义,申继亮.天才儿童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1991 年 6 月。

2 、文章:

( 1 )方晓义,陈浩莺,王永丽,林崇德。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2 , 1 : 28-33 。

( 2 )杨阿丽,方晓义,林丹华。父母冲突、青少年应对策略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 , 18 ( 1 ): 37-43 。

( 3 )方晓义,郑宇,林丹华。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心理学报, 2001 , 33 ( 3 ): 244-250 。

( 3 )方晓义,董奇。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研究。心理科学, 2001 , 24 ( 4 ): 478 。

( 4 )方晓义,李一飞,聂振伟。北京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咨询内容分析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 15 ( 6 ): 452 。

( 5 )方晓义,林丹华,房超。感知的和实际的友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 17 ( 2 ): 26—30 。

( 6 )林丹华,方晓义。同伴、父母对青少年吸烟认识、吸烟行为的相对影响力。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 17 ( 4 ): 28—34 。

( 7 )吴平东,马树元,陈之龙,方晓义等。心理活动的动态特性研究及应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1 , 21 ( 4 ): 454—458 。

( 8 )方晓义,郑晓齐,玉井宽,大野裕美。内田克莱佩林心理测验简介。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 Vol.16 ( 2 ): 44—48 。

( 9 )林丹华,方晓义,郑宇。社会榜样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 Vol.16, No. 3: 18—24 。

( 10 )郑宇,方晓义。同伴与青少年吸烟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 ,2000 , Vol 。 23 ( 6 ): 746-748 。

( 11 )方晓义。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0 , No 。 5 : 29—30 。

( 12 )方晓义。如何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0 , No 。 6 : 54—55 。

( 13 )郑宇,方晓义。青少年吸烟行为研究中同伴团体界定方法的发展。心理学动态 ,2000,Vol.8(1):35-40 。

( 14 ) Li, X., Fang, X. & Stanton, B.(1999).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schoolboys in Beijing, China.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2:621-625.

( 15 )Pilgrim, C., Luo, Q., Urberg, K.A., Fang, XY. Influence of Peers, Parent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n Adolescent Drug Use in Two Culture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1999,45(1):85-107.

( 16 )方晓义,董奇。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研究。已被“心理科学”接受发表。

( 17 )方晓义,郑宇,林晓虹。父母吸烟行为和态度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 15 ( 3 ): 35—39 。

[ 主要科研课题 ] :

1 、美国 NIH (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 2001 年度资助项目:中国年轻流动人口 HIV/STD 预防研究( HIV/STD Prevention of Young Migrants in China )。项目批准号: NIH Grant No. 1 R01 MH 64878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家庭沟通和冲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项目批准号: 01JAXLX011

3 、 199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干预研究。项目批准号: 39900045 。

4 、 1999 年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少年吸烟行为的追踪与干预研究。基金序号: 71023 。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青少年吸烟与饮酒行为的追踪研究。项目批准号: 98JCXLX004 。

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 2000 年度专项任务项目:中国年青流动人口 STD/HIV 的预防与干预。项目批准号: JD2000XLX005 。

7 、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家庭和同伴对青少年行为障碍的影响。

8 、 1993 年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青少年抽烟行为形成模式的研究。

9 、 1994 年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社会科学研究:青少年抽烟行为成因及后果的研究。

[ 指导研究生情况 ] :

1 、硕士生:共指导 8 名硕士生,现 1 名已毕业;

2 、博士生:协助他人指导博士生 1 名

3 、研究生班:共指导 9 名研究生班学员,现 4 名已毕业。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