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知识 - 心理知识
    发表日期:2007年5月8日 编辑:hfhao 有272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花季少女的“寡趣病”

花季少女的“寡趣病”

 

□她为何心烦意乱?

 

   花季年华的小意本是个开朗活泼的女孩,她的生活日程总是安排得满满的。今天她安排自己去蹦迪,明天她想约几位好友去看画展,这星期她学着亲手织毛衣,下星期她又去参加好友的生日无论何时何地,小意总是那么忙碌而快乐。可是,最近几天里,小意越来越觉得这一切都变得非常没有意思,她感觉心里特烦,好像被一种慵懒的倦意袭击了,她只想避开所有的事情,躲到一个见不到任何人、也遇不到任何事的角落,去宣泄自己心中似乎淤积已久的一团委屈、焦虑和麻木……

 

小意的B F 高峻兴冲冲打来电话,约她周末去一家新开业的网吧,告诉她那里有几样很新奇的益智游戏。小意却一反常态地告诉他:“我不想去,你别来烦我! ”高峻担心了,问:“你没事吧? ”她却更冷冰冰地说:“我讨厌你总来烦我,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

一头雾水的高峻担忧地找小意的好友询问小意最近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大家绞尽脑汁地也没发现有什么蛛丝马迹。其实,小意这段日子很平静,一切都很顺心,只是前几天有一点轻微的感冒,现在觉得全身有点疲乏,总想睡觉。

 

□最新发现的“寡趣病”

 

如果你以为小意产生了心理抑郁障碍也错了。第一,她的生活、学习和她的性格都没有给她的心理带来足以受伤的压力;第二,她自己没有心理抑郁障碍患者愿意向别人倾述内心压力的欲求,她更没有倾听心理医生分析和暗示的耐心。小意真是烦,烦一切,包括自己很有兴趣也觉得很有价值的那些事。比如,墙上那个插花壁挂,她曾经兴冲冲地约了高峻骑自行车去郊外,采集了野花野草,两人又连午饭都没吃就做了这个新颖的壁挂,而现在却觉得烦透了。如果告诉你,小意确实患了病,而且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的名称为“无兴趣综合症”,又被称为“寡趣病”,你一定大为惊讶: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种病呀!确实,这是医学界在世界上最新发现的五种病症之一,目前还没来得及引入临床诊断和治疗。

 

□“寡趣病”对三种人情有独钟

 

专家强调说:“寡趣病”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这种无兴趣症状在3 1 4 周以后逐渐消退。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有缺陷,这种兴趣症状与之“ 嫁接”会愈演愈烈,会成为抑郁症的重要诱因。在研究实践中发现,“ 寡趣病”最容易袭击下面三种心理素质有缺陷的人——第一种,情绪消极,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新奇感,更不愿意亲自去尝试一番的人。第二种,兴趣活跃而又分散,对兴趣活动缺乏目标意识的人。这种人在心理上永远得不到出于兴趣而取得意外收获的愉悦享受,所以也不会体验到兴趣给人带来的真正的无穷乐趣。第三种,过于急功近利,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事都仅仅以结果来评价自己行为的人。这种心理使他们忽视过程只注重结果,并且往往接受世俗的价值标准,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没有得到别人的广泛认可和没能给自己换来实惠就是无意义、无价值。他无法体验生活过程中的各种快乐与满足,因而也会渐渐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只致力于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而对其他的事漠不关心,冷淡寡趣。科学家从对大量实验标本的分析发现,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人中,以青少年为主体。有的学生经常逃学,愿意漫无目的地独自乱逛。有的年轻人厌倦职业,频繁辞工,对职业选择缺乏指向性。这些都有可能与曾经感染了“ 寡趣病”有关。形成第一种心理素质的青少年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及方式密切相关。比如单亲家庭的子女、父母婚姻关系不良的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的子女,他们的心理处于长期压抑下,只注意怎么对付种种压抑,而丧失了培养兴趣的心理空间。存在第二种心理素质的青少年虽然存在着活跃的兴趣,却缺乏让他们从中得到结果的科学指导。这些现象在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有的家长逼迫孩子只注意教科书的学习,而遏制他们的课外兴趣。有的家长不断启发孩子必须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见到结果的兴趣,反而使孩子感到结果渺茫而对其缺乏兴趣。

那些具有第三种心理素质的人以青年和成年人居多。因为,以取得实惠为标准的社会

价值观包围着他们,而科学爆炸的时代潮流又逼迫他们不是出于兴趣,而是为获得更多的

实惠去学习种种新的技术,去研究种种本来陌生的领域。因此,他们也会渐渐萎缩了从事

感兴趣的活动给他带来巨大乐趣的精神欲求。专家指出,“寡趣病”的病毒感染结果和以上三种心理素质互为因果。

 

□怎样预防“寡趣病”?

 

“寡趣病”是可以预防的。对“寡趣病”,最好的预防,就是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学习和工作最容易调动人的兴趣,而兴趣会激发人的热情、智慧和责任感。虽然不少学习和工作的性质着实枯燥乏味,不能直接给人以乐趣。但其中必定有一种或者多种技能和技巧会使人感到有刺激性和挑战性,如果能发现参与进去很有意思,就能调动起兴趣的活动和投入,就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由“被迫”着做事而转化为带着一定的兴趣去做,并能从中感受到满足。假若感染了“寡趣病”病毒,也会很快得到恢复。有一位2 8 岁的英国姑娘达琳,她从小是孤儿,4 年前遭遇车祸双腿致残,男友又离她而去。可她从枯燥的打字工作中对字母的检索产生了浓厚兴趣。在2 0 0 4 8 月,她突发“感冒”,随后变得萎靡不振。科学家从她体内发现并分离出活跃的“寡趣病”新病毒。在长达6周的“寡趣”病程中,她甚至给好友写了遗嘱,觉得自己生活得毫无意思,想结束生命,但在6 周以后,对字母检索新顺序的探索兴趣使她很快兴致勃勃地又投入了工作,完全消除了病毒感染造成的生理和精神影响。专家指出,她对字母检索新顺序的研究可能永远不会有结果,但她的兴趣却使她重新开始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奇的希望。因此,她用良好的心理素质阻断了“ 寡趣病”病毒感染的恶化趋势,很快又用满腔的热情和真诚去拥抱生活。达琳用自己的实践为预防和对抗“ 寡趣病”提供了一个鲜活的范例。话题拉回开头讲到的那位花季女孩小意,她此刻就很需要心理调适和援助。因为,她平时的兴趣过于广泛和分散,而生活状态又过于广泛、分散和平淡,她有享受兴趣的欲求,却没有享受过给她带来真正乐趣的结果。所以,“寡趣病”的感染促使她本来浮躁的心理活动走向另一个极端——陷于不知自己傻傻地做了多少有头无尾蠢事的困惑和自责。

 

 

原载《心理世界》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