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免费资源 - 心理学自考试题
    发表日期:2006年9月27日 编辑:cnpsy 有5231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的变化。

2.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整个儿童期的生物行为、社会行为、认知行为和_______成长变化。

3.时间取样策略的使用受行为发生频率的限制,而_______则不受行为发生频率的限制。

4.按照发展研究所考察的变量关系的性质,可以将发展研究分为_______________

5.纵向研究是在一个_______对同一批被试进行的研究。

6.习惯化之后对新异刺激恢复和增加反应的现象叫“_______”。

7.斯金纳在_______一书中提出了强化说的主要观点。

8.语言包括声音的发出和对_______两方面。

9.前运算阶段又分为两个亚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__阶段。

10.儿童数数表现出三个重要原则:______________、序数原则。

11.影响恐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生物因素、_______和知觉过程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弗洛伊德认为:个人人格由三个层次的成分构成,即本我、_______、超我。

13.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_____过程。

1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情感变量和_______是行为的控制机制。

15._______常常被认为是儿童发展中社会化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动因。

16.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它们是:________、前运算阶段、_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      )是二因素论者。

  A.高尔顿          B.华生            C.皮亚杰          D.斯腾

2.(      )发明了一种称为“视崖”的装置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3.德国理学家(      )最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4.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指(      )儿童。

  A.47            B.671112    C.25          D.1218

5.(      )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吉布森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6.(      )认为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期。

  A.勒纳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华生

7.(      )儿童已经能够调整自己的言语以适应不同的听者。

  A.4             B.1             C.8             D.12

8.(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A.12           B.24           C.79           D.5

9.(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自我            B.超我            C.道德伦理        D.本我

10.(      )非常注重对错误进行分析,通过检查儿童的非正确答案以证实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使用了不成熟水平策略。

   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派    C.结构-功能学派   D.信息加工理论

11.(      )时婴儿已经具有稳定的延迟模仿能力,这使观察学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成为日趋有效的学习途径。

   A.1            B.2            C.3              D.4

12.儿童沟通技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      ),已达到惊人的成熟水平。

   A.3            B.半岁           C.5              D.2岁末

13.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           B.27           C.5               D.02

14.皮亚杰使用的独特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临床法          D.测验法

15.(      )是典型的阶段论者。

   A.皮亚杰          B.斯金纳          C.班杜拉          D.格尔曼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5)

1.所有的心理变化都称为发展。(      )

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喂食情境是社会性依恋发展的关键。(      )

3.替代强化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      )

4.马斯洛认为,社会和教育的实践不应该用来控制儿童或使儿童适应。(      )

5.同一性的形成与青少年期关系最为密切,是青少年的一大特点。(      )

6.57岁儿童首先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性别恒常性。(      )

7.攻击性行为没有性别差异。(      )

8.儿童发展实际上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过程。(      )

9.6岁儿童已全部掌握表示时间阶段的词。(      )

10.对环境可控制的程度影响婴儿对陌生人的反应方式。(      )

11.6岁以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发展的高级阶段。(      )

12.智力测验中,在建立儿童常模组的过程中,年龄往往是最关键的因素。(      )

13.研究发现,早期依恋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长期影响。(      )

14.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有力地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作用。(      )

15.好奇心强、好问问题也是儿童理智感的特殊表现。(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1.视觉偏好

2.运算

3.依恋

4.自我意识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

1.简述儿童特定恐惧的发展变化趋势。

2.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3.前习俗水平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4.父母改变儿童态度的几种主要方式?

六、论述题(10)

塞尔曼(R.Selman)的角色获取能力发展的五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浙江省2001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发展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211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

    2.情感行为

    3.事件取样策略

    4.相关研究    因果研究

    5.相当长的时间内

    6.去习惯化

    7.《言语行为》

    8.言语的理解

    9.前概念,24    直观,47

    10.一一对应原则    顺序不变原则

    11.学习

    12.自我

    13.动机

    14.自我强化

    15.家庭

    16.感觉运动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

    1.D         2.A         3.D         4.B         5.C

    6.A         7.A         8.C         9.D         10.D

    11.B        12.D        13.D        14.C         15.A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

   1.         2.          3.            4.           5. √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

    1.指婴儿注视具有某一特点目标的时间明显超过注视其它目标的时间的现象。

    2.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即在头脑中进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

    3.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

    4.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

     1.1周岁以下的儿童主要对一些直接的自然刺激因素感到恐惧,例如,强烈的声音、发出大声的人和物、突然的动作、陌生的人或者情境。2岁左右,儿童会对黑暗和独处感到害怕。再往后,社会性、想象性刺激引起的恐惧增多了。

     2.第一:从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认知的制约。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明显地表现出以一定的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第二:从注重行为的效果到注重行为的动机。该转变大约发生在9岁。

     第三:从注重行为的直接后果过渡到注重后果的性质。儿童逐渐认识到“人比物重要”。

     第四: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渐发展,并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第五: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

    3.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包括两个阶段。阶段1: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这种定向是为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力的人,通常是父母。一个行动是否道德是依据它对身体的后果来确定的。阶段2: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本阶段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

    4.使用权力:即以惩罚威胁儿童作出某一行为。但使用权力并不能导致长期的、可靠的态度改变。撤回爱护:撤回爱护是一种更隐蔽、更间接地强迫儿童服从的办法。它常常表现为直接的不赞成的言语。信息内化:即引导,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共同的一点是,要引导儿童集中注意父母所要注意的行为标准,而不是传递这些标准所使用的方法。

六、论述题(10)

    阶段0:自我中心或者没有分化的观点,约36岁。儿童不能区分自我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认识不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不同,认为自己觉得正确的事别人也会同意。他们没有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以不同于自己。

    阶段1:分化的观点,约68岁。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他开始考虑到个体认识的独特性,但却不能准确地判断他人观点是怎样的。儿童认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但只有别人了解的信息与自己不同时才是这样。儿童还不能理解他人的想法,不能预测他人的行动。

    阶段2:反观自我的角色获取,约810岁。儿童可以从他人那里了解自我,并意识到他人可能也会那样做。这就是使他可能参与或考虑他人的思想或情感。儿童知道即使有了相同的信息,自己与别人的观点也可能冲突,儿童现在能够考虑他人的观点,也能预测他人对其行为的反应,但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3:多重观点的角色获取,约1012岁。儿童不仅能够同时考虑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知道别人也能这样,而且能够以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这一相互之间的看法。他能考虑到另一团体中一些成员将怎样看待双方所持的观点。

    阶段4:社会系统观的角色获取,约1215岁以后。这时,儿童能够理解观点的网络或系统,如不同社会阶层或党派的观点,认为人们的观点系统不仅存在于一般的期望或意识层面,而且包含在非言语化的情感或价值之类的深层沟通之中。青少年希望他人能采取社会群体中所采取的观点。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