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免费资源 - 心理学自考试题
    发表日期:2006年9月27日 编辑:cnpsy 有224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L(yx`  
r!9_"]Hvc  
__lxT-H  
RHF5w]P@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Qpawl  
Cjz'c,_s?  
x"-o   
+g'd9"/TN  
课程代码:00466
."y@j i<_7  
;ZA^G lc_{  
?(NJMw;4  
{ whpHQ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i xGEV1O  
(=,Rw:Q  
J Qvy, DC  
TvYHN!V4_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原则有客观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性原则等。
Vb>xZ5e-  
8f%MIOi  
k,0+0((  
tstny2.皮亚杰认为,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方式主要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衡。 tbdYR-bPb  
{%Fi-$  
^3ZA5I&e  
I(?'TIS  
3.元记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元记忆体验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T?)pZe@  
){a''BBw  
8M+hm J  
Pnl4b%5w_  
4.超常儿童的智商一般应在____________以上,智力落后儿童的智商是在____________以下。
x% )%KAt(  
U_P}]?9  
KFSPk0>8  
^e4 Hr{u  
5.生成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Hv7I5Z/n&  
tLPKtx0z  
*h){&z~~  
dXqO>g{ [  
6.动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N2 nS^vEhn  
[&O^np|u X  
PC(BnJ_  
pfoE  
7.影响学习结果的认知结构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可辨别性和____________。
hFq+x #  
H?&ot-ca  
3NFgxQ ;  
5,'yk:6 ,  
8.斯陶布认为,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Qc?w*  
QOSc6L_  
5=_`l,F(  
C5.}*priH  
9.班图拉将强化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  H.|t  
Q %cE,M  
`q^*Qz=t  
A$}@!"A  
10.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划分,可以把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m?cQ3MA3  
<>5/YH}  
[bTGpm"9y.  
?&gK:x;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von[!H:m  
<GY4.w .  
iduaJI :  
E<[\'ou  
1.在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出品德差学习也不好,缺乏合作等,教师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
}3Ki B>bP  
5h3Sq1WoC  
(UfMH4  
.h4? U?V)  
A.强硬专断型                                 B.仁慈专断型
:^-yz)n;  
?SC1} J,  
@]U3En$=y  
#E2:3wL  
C.放任自流型                                 D.民主型
.m5_DuK%  
[ =&rmK$  
>a>oFO[  
dT]41zt  
2.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对学习失败最不利的归因是(     )。
*lsJTf?&Q}  
x=(}R4[Ag  
qi-~{0|"  
4*8.HH+^  
A.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       B.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X * ~rG<  
Q)j+o} @8D  
Hh7" 1:  
Cxa:~q<|  
C.外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       D.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
ZyOy%I  
UvVy*0XF  
u:0b~p_t  
YBe 2PT2  
3.一般来说,对比较难的学习任务比较有利的学习动机应该维持在(     )。
AWec#o  
Gz}U]`-  
?-\xOd2`(  
g'MKIm2  
A.适中水平                               B.适中偏低水平
0=-gT u  
F^ituo]  
B*\sa@ (D  
7 D29  
C.适中偏高水平                           D.较高水平
()lD2Ejv ~  
5A\":t  
T)w&t4_,$  
MrU Cby  
4.根据皮亚杰的理论,11~12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fS4S1+|t  
SL~z!   
s"|hF_[  
__7u(3RO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E^*{3 5{&  
R'jeQp]O  
scM3]c_;  
`k Qdmj 4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V@EP  
Cf9qOo w  
hSw7:\0l\B  
v ?:b= Sx  
5.先行组织者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主要因为它往往具有(     )。
j~ :Lei)T  
2<okeT&  
% /aD8BG;  
_q>AWl[0?  
A.高可利用性                                 B.高可辨别性
~uoO'us  
1lZ1<ve;"  
9zs[ x{j0  
DVjSpo  
C.高稳定性                               D.A和B
IA+e#T#{PB  
Ygrd#"]  
3 G[d,A  
A;`A mZ2a  
6.学生已经有“反击侵略是爱国行为”,“升国旗是爱国行为”,现在要学习“保持环境卫生也是爱国行为”。这是一种(     )。
XK] #E@  
,"$&o @`5  
r(m[?6jl  
#QKR<! o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PdY4.k%h]  
fqm[V Tr  
~U1TV0/cS  
~^o:'u $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UDU'at;h  
8fq(8kC  
* 'P|o  
+Gw' Ky?3  
7.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的心理学家是(     )。
+]--L ^  
$b-OhK}Pr  
ywdU7Q  
:]om0EB/  
A.加涅                                   B.布卢姆
 MShN](  
uV Ff.?  
]p-Y9a4  
z6rb.tr+)  
C.潘菽                                   D.奥苏伯尔
j h%"?S;dJ  
R>loY9!o  
*r)ETrs  
( dl$b  
8.符号学习最先提出的心理学家是(     )。
[((!/`?  
P2xA}+   
r;?g0#E2(  
] PHWe_Tl  
A.桑代克                                     B.华生
|!sdDqr]QG  
rS6(*eAMKV  
#h"w4=o}  
B'uc,B@  
C.斯金纳                                     D.托尔曼
-fyE}H#  
g\V: f  
n4k?,-ts|?  
%R+z}Yy}  
9.“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比较协调的高中生,其自我意识的类型应该是(     )。
KVr*/:U)  
594d!I_Q  
p{Beu@_  
qvv Sr $"  
A.自我肯定型                                 B.自我否定型
hE`k@'@o  
@[#V|EC  
!}v7PyE)  
UXD~3APj  
C.自我矛盾型                                 D.自我萎缩型
^SBp SyA  
VY,L+@V  
'}@%'N~k  
)!JLn^I  
10.学生对学习内容和独立思考的作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     )。
, JvfV2  
3g  <C  
is:tC}}+c  
MZpZ7mC}  
A.道德感                                     B.美感
?mbI H  
W 5 :4q  
u><<!bC1  
(o."D@7s8  
C.理智感                                     D.心境
FPRGw Lo  
Ij^)1/z  
p>G;q88w  
? DX\  
11.在大脑皮层的发育过程中,成熟最早的部分是(     )。
9y/Bv*@  
f\'!Tf`.  
zm_ndo/j)  
w1tQtE: A  
A.枕叶                                   B.顶叶
N 9?ZK@  
ltpS>jU.  
@pc)wN6|  
WyO'S:!LO  
C.颞叶                                   D.额叶
8t1[ WC].  
-&DE]=h&  
@KDJ-_Kso  
R>vY)  
12.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其心理发展阶段是(     )。
$/JAAH  
[.SB> Q  
c1uVJ   
_>C 7_&BW  
A.主动与内疚阶段                             B.勤奋与自卑阶段
4lJ)|] }gJ  
X,Xs.>s^  
j(rt %(c  
PrtTK#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                 D.亲密与孤独阶段
4\o^&kv  
hXc|6EMX  
"|6qa3`  
3A)oJkQ  
13.弗洛依德认为,担心违背超我所产生的焦虑是(     )。
@* 21Z,[0N  
_9VxeV  
nUR1p1qo;  
cp&QFT[  
A.神经性焦虑                                 B.客观性焦虑
l fKNyms  
B;`%?QA  
n;UO/,Nb  
}/>7# Y  
C.道德上的焦虑                           D.器质性焦虑
<&\60Q  
aR/5}iVI})  
o z\~}R  
Oo+D.*(g'A  
14.为了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我们应当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x!S@ h4  
8rg;CL0  
g0qMuuW]  
m@s/aV  
A.观察法                                     B.问卷法
)bkDZe4pq  
g#\]JL@  
*7o '  
Vi}23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k\_G.LZ/  
{Ia )0jE  
nQo.oVK:%  
ur7H4KmNO  
15.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
n( ?sRpfS_  
j.L|Wr$vH  
F c%m  
x@8-Wla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PCpC2$?kF  
-MBEnr=-  
 ;0nX~Fr  
w`wc F{aq  
C.表征                                   D.表象
oCdvV8l^w  
4?ty3\  
T V nTY[  
M S=ph?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Nk4^gX{F.  
i<b?~<j  
GeA Jc//Am  
vak[)eVy L  
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w3I>(AxJ)  
vzYlNCQxl  
J<c >pa  
Sx!%rxH  
2.个别差异
 M| 8Ae  
wrMUw`&ca  
v'lpaw  
Dmp4^t>  
3.并列结合学习
 T8f[E~{j  
>e_o=bR%  
&vxE  
-T/9  
4.练习的高原现象
rVl  
:;i(y.\  
{bvqK>&"o  
n\jQ9A7`  
5.双向细目表
F\ ?L  
bF~ ]dzxQ  
b2(Kx0  
y`u/VCD)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Cv|zV9s  
C3MN  
rN1vP1!  
S4DZ, 3)(  
1.简述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原因。
=j*{r%-fl  
n_i1[7mrm  
1`M1'y?q0)  
V Y4&r m"F  
2.心理发展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c S<0 l  
+G\8O%e  
IG1~*%/k  
n;4V7sZ  
3.简述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n.IEk "  
e6gbx4   
rHs'y  
^QELrkM4  
4.简述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B;OgFK2Mbe  
/@`LDKV  
%:/:;!  
(4 5q6  
5.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gDLX jmW  
2!aXYeI  
w;fJR)NZ:  
k0Jz %1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Tz B4'8  
6Ni.}G TT  
jLv1(h  
7/]]1 0  
1.试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x%^}td8;  
d F zXSN/  
Wxhc ,A  
mjtZjI6  
2.如何看待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