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消费心理学
    发表日期:2006年8月1日 编辑:mickey16360 有316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消费要摆脱消使心理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对所需商品有不同的要求,出现不同的心理活动。这种消费心理活动支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一般来说有求廉心理、求名心理、求新心理。从众心理,好奇心理等等。

  求廉心理总是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表现得很突出,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不太充裕和勤俭持家的传统思想,用尽可能少的经济付出求得尽可能多的回报。所谓物美价廉,这种想法是不错的,但它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一方面在观念上求廉心理引导着消费者低水平消费、吝啬消费;另一方面,有的消费者的求廉心理走向极端,购物时永远把价格便宜放在第一位,进而发展为只要是廉价商品,不管有用没用照买不误。所以有求廉心理的消费者在市场上寻求价廉商品的同时,必须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和一定的质量保证,否则会得不偿失的。

  从众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购买行为。从消费者的主观因素考察,一是其本人的性格。例如,意志薄弱型的、胆汁质气质的、顺从型性格的人从众心理更强一些;二是由于消费者对商品知识缺乏而自信心不足;三是消费者从利益角度分析,认为随着大多数人购买总会得到好处,不可能多数人都判断失误,既使上当,也是大家一起上当,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盲目追随他人购买,表面上是得到了某种利益,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人都曾受抢购风的影响而买回一大堆东西,事后懊悔不已。消费者的合理消费决策必须立足于自身的需要,多了解商品知识,掌握市场行情,才能有效地避免从众行为导致的错误购买。

  求名心理是指大部分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喜欢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商品,而在熟悉的商品中,又特别喜欢购买名牌货。名牌是生产者经过长期努力而获得的市场声誉,名牌代表高质量,代表较高的价格,代表着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消费者为了追求产品的质量保证,或者为了弥补自己商品知识不足而导致购物后的懊悔而选择名牌产品,是明智的,但如果买名牌是为了炫耀阔绰或其他名牌附加的社会属性,以求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则是陷入了购买名牌的误区。合理消费以需要为基础,量力而行。有经济实力买名牌尚可,否则节衣缩食买名牌,享受就会成为负担。更何况,市场上还有许多假名牌等着愿者上钩呢。

  求新心理是指有一部分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特别钟情于时髦、新奇的商品,也就是追求时髦的心理,消费者通过对时尚商品的追求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合理消费是符合个性的消费,成熟的消费者应该有自己的消费个性,而不应盲目地追求时髦,因为时髦的商品对某个具体的消费者来说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聪明的消费者不应该让追求时尚的虚荣心左右自己的消费观。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