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文艺心理学
    发表日期:2006年7月27日 编辑:mickey16360 有398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古代、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思想是在哲学中孕育起来的。古代希腊哲学诞生于公元有8-6世纪。那时希腊已由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有被奴役的奴隶和掌握生产资料的奴隶主。奴隶困于劳动,不能产生自己的思想家或代言人。奴隶主阶级有开明的民主派,也有顽固的贵族派。前者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者倾向于唯心主义,以本拉图为代表,形成了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路线的对立。

  德谟克利特从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出发,世界的物质性,以为原子构成了万物,人的灵魂是由光滑的圆形的原子构成的,因为是圆形的,所以是能动的。既然灵魂是由原子所构成的,所以必然地要随原子的消灭而消灭。这种互相唯物论与宗教迷信的神秘思想是针锋相对的。

  这个原子论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为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

  与此相反,柏拉图则为客观的唯心主义者,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仿佛灵魂是永生不灭的。当神创造世界时,神就把理性放在灵魂里,把灵魂放在身体里。他以为个别事物的普遍性是个别事物之外,并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的,他把这些普遍性称为理念。因此,理念不是事物的映象,而是事物的根源;相反,事物却是理念的一个不完全的影子。很明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心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思想则动摇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他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以为这个理论只是把所要解释的对象加上一倍而已,例如有了一个苏格拉底,却又有一个苏格拉底的理念。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形式先于质料,引申出“形式的形式”作为宇宙变化的第一动力,这就使他向唯心主义靠拢了。

 公元5世纪欧洲开始建立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思想。公元4世纪产生了教父哲学的杰出人物奥 古斯丁,他是禁欲主义的代表。他以柏拉图哲学注释基督教教义,重视灵魂的纯洁,放弃肉体的享受。他认为灵魂具有记忆、理知和意志3种官能,因此,有人以为官能心理学肇始于奥古斯丁。 经院哲学是在教父哲学之后的基督教哲学。教父哲学崇奉柏拉图主义,经院哲学则“扼杀了亚里士多德的 活生生的东西,而使其中僵死的东西万古不朽”。(列宁:《哲学笔记》,第333页)阿奎那斯是它的主要代表。 但是中世纪哲学上不是完全消极的。11世纪中展开了唯名论对唯实论的斗争。唯实论以为一般的东西或共 相可以离开个别的东西而独立存在。不难看出,这正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再版。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是独立 存在的,至于共相则只能存在于人的思想或语言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给唯名论以相当高的评价。他们指出, “唯名论是英国唯物主义者理论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且一般说来,它是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63页) 从15世纪开始,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叫做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包括15?16世纪,按其社会 性质来说,是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所谓文艺复兴,指的是古希腊文化的再生。在这个时期内, 对神的信仰根本动摇,而对人的信仰占了上风。先进的思想家要求人的个性从宗教和封建的专制压迫中解放出 来。这个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期。这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有C.哥白尼、J.刻卜勒和G.伽利略等人,他们都和宗教发生 激烈的冲突,受到了迫害。在与心理学有关的思想家中,意大利的达?芬奇以为外部世界是感觉和印象的源泉 ,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服从客观的规律;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概括对认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B.泰莱西奥主 张着重研究物质灵魂,使后来的心理学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西班牙的L.维韦斯注意观察心理现象,对病理心理 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这个时期的成就为17、18世纪的心理学研究准备了条件。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