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政治心理学
    发表日期:2006年7月14日 作者:李金钊 编辑:cnpsy 有941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政治心理学
政治心理学(Politics Psychology)政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着重研究政治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相当广泛,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的内容:个体政治心理、团体政治心理、社会政治心理和国际政治心理。政治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能够对假设进行验证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问卷法、采访法、个案法、模拟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传记法和统计法等。观察法是通过对个体的外部心理反应和政治行为特点的观察,了解其政治心理状态。调查法非常适合于直接了解有关个人的动机、情绪、态度、观念和行为等问题.实验法以假设为基础,可用于对权威和服从,领导层等问题的研究。文献分析法包括对一切有用的资料、文献、档案等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上述具体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研究中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一、历史

    政治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得较晚,但对于政治心理的探讨,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著作《尚书》中,已蕴含有精彩的政治心理思想。《召诰》篇指出,只有统治者品德高尚,才能使人民自觉遵守章法,从而显场其美好的品德。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政治心理价值。《论语》、《孟子》、《韩非子》、刘劭的《人物志》中都对政治心理问题有过透彻的论述。儒家提出政治-伦理-心理统治模式。墨家提出尚贤、尚用、节用、非攻、兼爱等主张,认为具有相亲相爱的高尚情感和纯洁的心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政局不稳、社会不安的现象。法家提出法、术、势的政治思想,认为要制定规范,采用手段,利用威势,针对人的本性进行活动。至近代,孙中山提出把政治斗争和革命运动与民众需要结合起来,把加强心理建设作为革命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学一度受到冷落,政治心理学更无人问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重新得到恢复与发展。

    西方政治心理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5世纪,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在他的《君主论》里探讨了试图统治别人的人的个性与动机的形成。霍布斯、卢梭等政治学者对政治问题都有许多重要见解。西方政治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是20世纪初的事情,先驱者G.沃拉斯和H.D.拉斯韦尔等人。1908年,英国学者沃拉斯发表了《政治中的人性》一书。此书可看作政治心理学发展中最早的最有影响的著作,它奠定了华莱士作为现代西方政治心理学创始人的地位。在美国,芝加哥学派领导人C.E.梅里亚姆在《政治学的新方面》一书中,提出用科学的方法对政治过程、人们的政治行为、政治心理进行详细调查和微观研究。1930年,H.D.拉斯韦尔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心理学与政治学》,随后又发表了《世界政治与个人的不安全》(1935)、《权力与个性》(1948)、《政治行为的分析》(1949)等著作,扩大了西方政治学家的研究范围,确立了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政治行为、政治活动和政治浓的基础与原则,因而这一时期被称为拉斯韦尔时期,拉斯韦尔也被西方政治学界普遍认为是现代政治心理学的领导者和政治心理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美国奠基者。本世纪50-60年代,由于行为主义运动的影响,政治心理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进入70年代后,西方政治心理学逐渐成熟,以独立的学科姿态出现,其标志有:1973年孔特桑主编的《政治心理学手册》出版;1979W.F.斯通著的《政治心理学》出版;19781月,成立了国际政治心理学会(ISPP)。但是迄今为止仍未出现对各种政治心理学现象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理论。

    二、性质

    社会存在决定政治心理。同样,政治心理具相对独立性,其对社会存在又表现出一定的反作用。政治心理现象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决定了政治心理的特征:(1)社会性。人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人是社会的人,人们的政治心理也必然具有社会性色彩。团体政治心理是它的突出表现。(2)阶级性。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心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时代性。政治心理对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的反馈作用,能对时代发展起着推动作用。(4)区域性。位于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的人民各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方式 。此外政治心理还有波动性、顽强性、潜在性等特征。

    政治心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表现为:(1)它是政治变革的动因之一;(2)它是政治力量的组合与分化的重要原因;(3)它是制定政纲政策的基本根据之一;(4)它是产生政治行为的前提条件。

    政治心理学的理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描述性理论。对政治心理的特征和过程进行描绘。(2)解释性理论。对政治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3)预测性理论。对将会发生的政治心理趋向进行推测。(4)诊疗性理论。对政治心理的训练进行指导。

    目前政治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较为显著的流派:一是政治的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是由人的地位、环境决定的,社会政治心理是由政治实力、政治统治决定的,因此认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政治,是有关国家的军事和工业实力的对比。它否定了心理因素的能动作用和独立性。二是心理的政治学派,竭力夸大心理学方法在政治研究中的作用,认为心理过程是政治过程的决定因素,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可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人的行为中找到。三是政治心理相互作用学派,认为政治和心理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双向作用的。

    三、个体政治心理

    它研究的是个体在社会政治情境中的心理过程。

    1、个体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政治在个体结构中的作用。它通过个人政治学习过程,形成一个人的政治观点体系。政治观点体系是一个人的以社会政治文化为基本特征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准则,以及对政治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个体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所处的特定的政治环境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和“外化”的过程。每个人出生后,在社会交往中,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通过模仿、观察、识别和体验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关于政治的知识。社会也通过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和政治宣传等各种途径,向个人传授政治知识。个人‘的政治化过程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个人对政治的基本态度和认识,都深深地打上了特定社会文化的烙印,以适应不同的政治环境,而且是在其后生活中,这种态度与认识很难改变。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个人的政治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并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的稳定。

    2、个体政治态度。是人们对于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认知评价、价值表达和适应环境的功能,是影响政治行为的主要因素。政治态度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向所组成的统一体。政治偏见是一种歪曲形态的政治认知,包括种族偏见、宗教偏见、政治人物偏见等内容,政治冷漠是一种消极的政治情感,是指人们对参与政治毫无兴趣,对政治问题漠不关心的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是政治意向的灵魂。政治态度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意识和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分为阶级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认同意识。政治价值观则是人们以自己的需要为尺度,对于各种政治对象的评价与认识,是人们对某一政治理想的倾向性。政治态度一旦形成以后,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与持久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可改变。通过政治参与政治宣传可以达到改变的目的。政治态度可用量表测定法、自由反应法和行为观察法来测量。

    3、个人的政治行为。行为是客观的、外显的。政治行为是人的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政治动机体系、政治行动体系和政治结果体系组成的统一体。政治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类,主要有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政治行为,短暂的与持续的政治行为,主动的与被动的政治行为,服从的与不服从的政治行为等五类。政治行为表现形式多样,从发表政治意见、制造舆论、集会游行、政治协商到参加选举、外交纠纷、党派斗争、乃至爆发战争等,无一不是政治行为的表现。政治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是在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个体的成长过程,也就是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4、政治领袖心理。政治领袖是政治人物中最独特的部分,他们为数很少而权力最大,他们在政治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政治领袖的威望具有凝聚、鼓动、施令和控制作用。一位政治领袖的成败,不仅取决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条件和个人的才华,而且取决于其情感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等共同组成的性格特征。政治领袖的个性心理具有明显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天资、个性政治倾向、政治能力、气质、性格五个方面。政治家、政治领袖必备的才能包括:预见能力、洞察能力、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和审时度势的能力。这些才能有机统一起来,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四、团体政治心理

    主要研究团体的政治心理机制及政治团体的心理活动规律。

    1、群众心理。群众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要正确地引导群众,就必须了解和理解群众,包括群众心理。群众心理的基本特征可概括如下:(1)去个性化。(2)情绪强烈。指群众行为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在很多情况下理智为情绪所支配。(3)要求变革。即群众往往不安于现状,不满于现状,要求进步,改革。民意测验对于把握群众心理有重要意义。

    群众心理的政治意义为:(1)反映政治生活;(2)导致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3)掀起政治热情的必要条件;(3)群众的决策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与群众心理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谣言问题,对此必须要有效地控制与消除。

    2、政治团体心理学。政治团体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通过一定的政治组织以一定的行为规范约束其成员的人群集合体。团体动力学是研究团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的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对其成员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团体本身的行为规律。这个理论由K.勒温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与政治团体动力学密切相关的四个问题是政治团体的凝聚力,政治团体的互动现象,政治团体的决策以及政治团体的冲突与协调。政治团体的领导权力十分重要,它是维持团体正常活动,对团体成员产生约束力的基础。不同的领导风格造成不同的团体心理气氛,从而影响整个团体的活动。政治团体的领导往往是一个领导集团,其结构的最佳组合会迸发出巨大的集体能量。这个结构可以包括年龄组成、性别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性格结构等。领导权力可通过强制获得,也可通过领导自身的品行、才华、威望而自然也得到。

    五、社会政治心理

    其研究对象包括政治事件、政治运动、战争、民族等的心理条件、心理结构。

    1、政治运动心理。政治运动的发生、发展、衰落、停止总是经历一定的过程,心理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心理上的需要期望和现实中需要满足的激烈矛盾可导致运动的发生,随着群众热情的高涨,运动逐步发展,随后又由于超过心理上的承受力和产生疲劳感而导致运动的衰落。在政治运动过程中,政治舆论能影响民众心理,对个体政治心理产生暗示作用和“情感威逼”,是政治运动发展的动力或阻力。政治宣传是制造政治舆论的手段。因此研究政治宣传心理也是政治心理学的一个课题。

    2、战争心理。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不仅是敌我双方武器装备等物质力量的角斗,也是双方人心士气的较量,而且决定战争进程与胜负的往往是后者。一个优秀指挥员能通过榜样激励、情感激励、仪式激励、口号激励、赏罚和关怀激励等手段达到鼓舞斗志的目的。而战争又可通过诡诈、恐怖、伤感等心理战达到胜利的目的。这在古今战争史中不乏其例。

    3、民族心理下政治。民族最普遍的特征是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并反映本民族文化和意识的心理特征。民族心理特征形成后对政治活动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4、改革心理。社会改革是一场社会革命,也是一场心理革命。改革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克服一些心理障碍才能顺利进行。这些心理障碍主要有心理定势、落后舆论的压力、失衡心理和期望效应等。可以通过重视宣传、加强意见沟通、满足各类需要、提高承受能力等来达到克服障碍、促进改革的目的。

    六、国际政治心理

    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政治心理学是政治心理学领域的“后起之秀”,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它的研究却很薄弱。目前涉及的对象有和平心理学、外交谈判心理学、制定外交政策心理依据、国际间友谊等。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李金钊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