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 - 网络成瘾 - 网络成瘾治疗
    发表日期:2006年7月13日 编辑:cnpsy 有376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网络成瘾的诊断与治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席卷全球,“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并作为一种基于网络技术而衍生的生活方式及发展方式正在悄然发生。青少年是天然的对新生事物的敏感群体,是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及发展方式的忠实实践者。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从1997年11月至2001年7月分别发布的六篇“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以二、三十岁的青年人为主,其中学生比例相对其他职业者而言较大,他们多以在网上查找信息为主要目的,而且上网时间日渐增多,大体上每周上网维持在十小时左右。另据我国互联网用户中心统计,到2001年底用户中88.2%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络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与之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据最近一则报道,在上海某高校2001年退学试读和留级的237名学生中,约有80%的人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溺于电脑游戏、看碟片和上网聊天而荒废了学业。另外有关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导致心理、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事件亦常有报道。因此,在信息时代,如何指导青少年进行网络心理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成瘾及临床初步诊断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最早提出网络成瘾(IAD)概念的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心理医生依凡·金伯格。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就引起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关注,哈佛大学医学附属的Mclean医院在1996年初就开设了一个专门治疗计算机和网络成瘾症的诊所。而在1997年多伦多和1998年旧金山两届美国心理学年会上,研究者们专门讨论了IAD成为正式诊断的可能性。国内心理学学者对此研究甚少,IAD亦未列入医学心理学CCMD-3的诊断目录。
学者们指出:IAD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操作的时间失控,而随着乐趣的增加欲罢不能,难以自拔,上网时间不断延长,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反应。患者早晨起床后会有一种立即上网的渴望;有关网络上的情况反复出现在梦中或想象中,沉湎于网上自由说谈或网络互动游戏,而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人际关系淡漠,交际范围逐渐变小,重者出现孤独和忧伤、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一般来说IAD患者初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究其原因,是由于IAD患者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如5-HT分泌减少,引起神经兴奋性降低等。这些改变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会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红质消耗过多,若未能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蛋白质,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青少年一旦成为IAD患者,网络就会对他造成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上网者是否患上IAD呢?
目前,权威的IAD诊断尚未在专业的医学心理学专著中出台,但国内外的研究者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涉及到一系列不同的行为和冲动控制问题。要诊断一个人是否患有IAD,就要考察其是否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下列七种症状中的三种以上:(1)耐受性增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瘾头越来越大;(2)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会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因特网;(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另外一种较普遍为人接受的观点认为,如果按照以下标准有5条以上符合的话就可基本判定为IAD:(1)全神贯注于网络,并且在下线后继续想着上网的情形;(2)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3)曾经多次努力过控制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4)当企图减少或停止时,觉得沮丧、脾气暴躁;(5)上网花费的时间比以前想象的长;(6)为了上网甘冒危险;(7)曾向师长、朋友等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8)上网是为了逃避问题或释放一些感觉,如焦虑等,有强迫性上网与戒断反应。
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让青少年成瘾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上聊天、BBS、发E-mail等,这些主要集中于新网民或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际交往困难、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与人交流的青少年;二是网上游戏,一旦迷上,连续几个通宵恐怕也不算什么;三是参观色情网站、玩网络黑客或个人网页制作,这些青少年一般是“电脑高手”,但道德和法制意识较淡薄,自控力较差;四是看新闻、查资料,但这些青少年信息处理能力较差,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无所适从。从临床表现来分析IAD的基本类型,我们发现IAD至少包括下列五种类型:(1)网络交际成瘾(包括OICQ、聊天室等网上进行人际交流);(2)计算机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3)色情网络成瘾(包括网上色情音乐、图片、文字、音像等);(4)强迫信息收集(包括强迫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的或不迫切需要的信息);(5)网络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网上交易)。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1.从青少年的生活层面来看。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互联网络凭借其大容量信息、快速度传输、交互性渗透性强、多媒体、无形化等特点优势,已经逐渐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乃至择业的重要手段和载体。网络将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于将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互联网络上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交往方式的虚拟性和人机对话而非人际交往的特点,对于处于个体社会化关键时期、相对缺乏社会生活的现实经验、相对缺乏人际交往的实际能力、相对缺乏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鉴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张心理问题滋生的温床。
2.从文化和社会层面来看。一方面,传统宣喻型的文化传播还在阻梗着青少年的丰富深邃的心灵渴求,难以适应青少年日新月异的生活需求,而网络这种崭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与青少年的需要特点又是如此的切合;另一方面,西方低级文化以及在其影响下相继产生的媚世悦众的商业文化侵蚀着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还未进入一个良性运转的机制,社会人群对不良文化的抗衡还缺少免疫力,青少年尤其概莫能外。因此要引导青少年走出网络天地,使他们将网络及电脑视如一种如电话、电视与打字机一般的工具,而不是视为精神家园,这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工程。
3.从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个性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是IAD的易患人。据近期英国大不列颠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IAD的易患人群,其中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人群对IAD易患性尤高。另据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显示,IAD患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特点:喜欢独处、孤独、敏感、忧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而在国内虽还没有权威的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人格特征所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从一些文献及相关的研究显示,青少年一旦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种种压抑、其需要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则常常会出现上述的一些人格特征,而这个时候,网络为其提供了最好的心灵释放场所。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