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犯罪心理学
    发表日期:2006年7月10日 编辑:cnpsy 有541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第三章 环境因素与犯罪
一、家庭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起点,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的小社会环境。家庭在儿童生活中起着最初的和最深刻的影响,对个人社会意识的形成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大量资料表明,个体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与不良家庭影响有密切关系。与犯罪有关系的不良家庭因素主要有:
  ⑴家庭结构的缺陷
  ⑵家庭状况
  ⑶家庭人际关系
  ⑷不轨家庭
  ⑸养育的缺陷
  ⑹有精神障碍者的家庭。
  上述各种家庭因素与个体犯罪有密切关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根据犯罪综合动因论,个体犯罪乃主体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学校
  学校是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既是按统治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合格人材的教育活动群体,又是具有复杂的多种人际关系的群体。因此,学校对其成员的影响必然是多方面的。学校这一小社会环境状况如何,对其成员的影响至关重要,有些学校成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影响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有:
  ⑴ 育内容的缺陷
  ⑵ 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偏差
  ⑶ 人际关系的障碍
  ⑷ 学校管理的缺陷。

三、犯罪团伙
  在共同犯罪中三人或三人以上纠合在一起,组成团伙或帮伙。经常进行共同犯罪活动;在认识上趋于一致硝情感上相互依附,在行为上统一行动,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内部结构的非持久性的犯罪群体。团伙犯罪的主要特点是:纠合性和结伙性,广泛性和蔓延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腐蚀性和隅朽性。犯罪团伙的成员多以青少年为主。

四、犯罪的文化环境因素
  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包括实物、科技、教育,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种复合体。一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犯罪有复杂的影响。不良的文化环境,有增加和刺激犯罪的作用;良好的文化环境,可以起到抑制和减少犯罪的作用。

五、犯罪的迷信因素
  既指相信星占、卜卦、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的信仰或崇拜,属不良的意识形态因素范畴。迷信与犯罪关系密切。

六、犯罪的时间因素
  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时间与犯罪心理的形成员无必然联系,但也对犯罪心理的形成有所影响。时间因素包括实施犯罪的时刻和日期。

七、犯罪的季节因素
  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季节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必然的依存关系。它只有同人们的习惯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上述主体因素与主体外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构成个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