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变态心理学
    发表日期:2006年7月8日 编辑:cnpsy 有621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变态心理学教材》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殊状态
《变态心理学教材》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殊状态

第九章    迷信行为与特殊状态                                                                              

       迷信巫术在我国民间文化中广泛存在,由此导致的心理变态并不少见。还有气功出偏、附体状态、特异功能、催眠以及各种江湖骗术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它们对人的健康有何影响?本章将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依次讨论这些令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   迷信巫术与民俗                                                                                             

        迷信(superstition)是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尤指相信占卡、相命与鬼神。迷信观念虽不构成一种信仰体系,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的行为。迷信与宗教有时难以区分,因为二者都相信各种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相信这种力量能左右客观现实,掌握人的命运。所不同的是,宗教有各自的信仰体系,有固定的神或者相关崇拜物的信仰仪式与行为规范体系。我国法律尊重并保护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对迷信活动是禁止的。迷信观念与行为有时和精神病态症状类似,但不是精神病,迷信者大脑并不存在器质性改变,是一种群众性的错误感知和认识行为。对他们实施药物治疗是徒劳的,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教育和现实生活检验来改变原来的信仰,使之最终自动放弃或改变迷信观念和行为。
        迷信行为常常分为下述几类:一是传统世俗迷信,相信某些活动、数字会带来好运气,如喜鹊叫带来喜讯,乌鸦叫带来恶运,“168"表示“一路发",“13"不吉利。二是鬼神迷信,信神疑鬼,菩萨可以显灵。三是人体功能迷信,相信“心灵遥感"和“未卡先知",“透视"他人内脏,“感受"万里之遥气功大师在发功。四是个人崇拜迷信,不以事实为准绳,盲目崇拜帝王将相和权势伟人。
        迷信在民间文化发展中渊源流长,原始人群将雷电风雨视为超自然力量,用祈祷或巫术等仪式来消灾降福,并崇拜鬼神、祖灵、图腾等。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一方面经过系统化发展成为原始宗教,另一方面以民俗的形式保存为迷信活动。有人认为,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巫师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职业,迷信活动是人类早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里,迷信逐渐被科学所淘汰,超自然的力量已受到广泛怀疑。另一方面,社会动乱、战争、贫富差别、疾病死亡、精神痛苦依然存在,它们为迷信活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全世界人口中,迄今为止有神论者多于无神论者,一些科学工作者也是有神论者。科学和迷信并存的状况给现代人类生活带来了困惑。
        迷信流行的机制是什么?有人认为迷信具有精神寄托的社会功能,即一定的社区有迷信活动的需要。另一种观点认为,迷信观念和行为是作为调和社会中利益冲突的工具而存在的。迷信者参与迷信活动的动机一般是期望消灾降福,摆脱现实挫折,寻求心理慰藉和支持。求健康长寿和保平安一直是迷信观念和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迷信活动对人类有一些心理支持作用,但它在更多场合下是有害于健康的。迷信本身就可能成为致病的原因,如广东沿海一带出现的“恐缩症",就是迷信引起的一种文化特异性疾病患者具有一种迷信观念,认为男性的生殖器或女性的乳房一旦缩人体内就会导致死亡,因此为之极度恐惧,亲人家属常常采用迷信活动对患者进行治疗。迷信者常常把疾病归因于命运与天象的影响;或是预感的结果,因梦和幻觉致病;或是接触了月经血和尸体这些倒霉的东西;或是违反了社会禁忌遭到神秘的报应;或是丧失灵魂,被神灵附体。迷信还影响着人们的求医方式,迷信者患病后常常不去医院求治,而是私下请巫医或神婆,致使病情延误、死于非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迷信之所以有市场,不仅与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低和易受暗示性有关,也与迷信活动者的某些特点有关。调查表明,一般职业迷信活动者多有轻度的身心异常表现,如痛症、癫痫、躯体畸形和双目失明等,他们敏感性高,暗示性强,有较好的判断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能言善变,表达力强,善于结合民歌民谣来鼓吹自己的观点,有较好的情绪感染力和控制他人情绪活动的能力。迷信活动者用来治疗疾病的一些所谓技巧,无外乎有这么几种:一是招魂,基于“灵魂出窍,'的迷信观念,将病人的灵魂召回来;二是驱鬼,基于鬼神附体的迷信观念,将鬼神和恶魔从患者肉体上赶走,并树立镇鬼符咒,以防鬼神再来侵扰;三是请神,将驱鬼降妖的神灵请来家中,建立神位,以保消灾平安;四是服神水,给患者服用没有药理作用的东西;五是仪式活动,要求病人躲避某些日期、人、方向,或忌荤、禁食等。推崇迷信的治疗师常常采用催眠手法,使信徒进入催眠状态,出现一些特殊的精神状态,如错觉、幻觉、人格转换等。这些状态又强化了信徒以及围观者的神秘感和暗示性,可能导致群体(尤其是青年和妇女)的“显灵"症状发生,如手舞足蹈,哭笑元常,与神对话,“修行成佛"。
       算命和看相是我国迷信活动的主要方式,它们常常与民俗文化、人生哲理相互糠合,有的还打着科学的招牌,因此,更容易欺骗大众。算命术又称算八字,利用古人纪年的方法,将“天干',(甲乙丙丁等十项)和“地支',(子丑寅卵等十二项)循环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卵,,等,共60组,每组为1年,60年为一花甲,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各有两个字代替,共有八个字,用算八字来推测人的一生凶吉祸福。类似的算命术还有占卡、问卦和测字等,它们都用随机遭遇的物理现象加上主观任意的分析解释来推测命运,实质是唯心主义的东西。国内有人调查了城市街头的算命现象,发现算命活动很普遍,车站、码头附近的算命者多,总有围观者,算命先生一般为中、老年男性居多,常有失明、截肢等身体残疾,多来自郊区,他们一般都曾拜师学艺,善于根据求算者的行为举止和外貌表现来推测其心态,迎合其意愿,随机应变,说话圆滑,语义双关,公婆都有理。求算者以中、青年妇女多见,常常是在遭遇困难、职业变更、配偶选择和亲人离别之前来求算。看手相和面相,也是算命者常用的手段,用它们推测命运、婚姻恋爱、健康寿命、事业前途等。显然,它的科学性值得怀疑。
        巫术与迷信密切相关。巫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宗教,其核心是鬼神。开展巫术活动的中心人物是巫师,他们充当人与鬼神之间的媒介。巫术是巫师施展的某种技术和手段,借此来影响或控制客观事物和他人行为。巫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产生于原始人的祈求和恐惧心理,如祈求生产丰收、持猎成功,少有欺骗成分。私有制出现后,巫术得到发展,为奴隶主服务。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巫术逐渐没落,被宗教取代。巫术是愚昧无知的历史产物,是人们幻想改变自然的行为,虽然逐渐被宗教和科学所取代,但在现代社会的某些区域仍有市场。
        巫术有一些共同特点,一般都有明确目的,有一定的仪式,有巫词和巫师。巫术的形式有多种,与迷信活动者使用的手法类似:一是征兆和预言,征兆是指某些自然现象或人的生理现象,巫师宣称自己能根据征兆预测未来,如认为月食或乌鸦叫为凶兆,彩虹高挂、燕来筑巢为吉祥之兆;二是占卡,即巫师根据占卡工具上的信号人为地推算未来;三是祈求,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祈求鬼神显灵,帮助人们实现某种目的,如求龙王爷降雨,求早生贵子;四是招魂,巫术认为人患病是因为失落了灵魂,于是请巫师实施一定的仪式活动招魂;五是诅咒,通过咒语和象征性的惩罚手段以损害他人;六是驱鬼,请巫师通过某种仪式活动驱赶或消灭鬼怪:七是避邪,利用某种物品预防鬼神侵犯,如将镜子挂在房门口以避邪;八是禁忌,对某些行为进行限制,以免触怒鬼神招来灾祸,如女性不能摸男子的头,视寿时忌见寡妇等。
         巫术是一种迷信手法,它的鬼神观念是对人间现实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虽然它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它仍旧是反科学的迷信产物。由于巫术千百年来与人类共存,至今仍和民族文化、乡风民俗以及宗教信仰交织在一起,要从根本上取缔巫术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骗术,是迷信巫术活动者惯用的手法,是一种歪曲或掩盖真实、意在欺诈的伎俩。行骗者必定有损人利己的目的。高明的行骗者善于利用人们心理上的弱点,如从众心理、图小便宜、贪财者容易受骗。有的行骗者通晓社会时事,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编制新的骗局,如冒充英雄模范、高干子弟、海外归侨、合资企业老板等,迎合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花样不断翻新。一些极为拙劣的骗术,也屡屡成功。如一个普通农民,竟然冒充具有硕士学位的合资企业老板,通过征婚广告,同时获得五六位妙龄女郎的青睐和追求。
        迷信巫术是愚昧落后的表现,它不仅影响健康,也扰乱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要依法惩治那些危害社会的职业迷信者,全社会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各种宣传媒介,揭露迷信巫术的危害和行骗性质,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科学和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一般迷信巫术活动者要耐心帮助。在限制迷信巫术活动的同时,也要保障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

二 迷信巫术所致的精神障碍                                                                                    

         由迷信巫术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并不少见,有的是因受迷信巫术观念的影响而发病,有的是表现出的症状以迷信巫术活动为主要形式,如同时引起多人随从,进行荒唐的仪式活动,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引起社会动乱,危害甚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次群体的迷信巫术活动常常有下列人物参加:一是先证者,即一场祸事的发端者,可能是巫师、神汉、或某种精神病患者。在发端者诱导下,加上周围人群平时崇尚巫术迷信,在亲朋好友中就能形成群体的信念与活动,从而导致骚乱与暴力行为;二是随从者,即参与迷信活动的人,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也可能是迷信观念重的非病人,他们受先证者的暗示出现“社会遵从”现象;三是旁观者,指在现场着了迷、入了神的人,当暴力行为发生时呆若木鸡、仓皇失措,未能清醒地加以制止。这也属于一种“社会遵从”现象;四是被害者,即在迷信巫术活动中的受害人。他们即便是被迫参与迷信活动,也有一些遵从因素,因为活动开始时他们常常信以为真,否则就会逃之夭夭而免受其害。他们也不是完全自愿参与迷信巫术活动,有被胁迫因素,多数在真的被伤害之时,才觉得势头不对,但已来不及反抗了。出现遵从及恍惚状态者扮演的是献身赎罪的角色,即“牺牲自己以保全大家"。
        为什么群体迷信活动时会发生暴力行为?这还是一个谜。心理动力学派认为,暴力行为是一种原始反应或一种积极的防御功能,“如不这样做自己就大祸临头"的意念在所有随从者事后的回忆中都存在。有人提出性本能的作用,因为半数患者有性暴露或性侵犯的行为,其情节也相当荒谬离奇,如裸体跳舞、群奸等。当地人群的文化心态也有影响,多数患者平时的意识范围里也有这方面的内容。迷信巫术导致的精神障碍最常见的形式是附体状态,它是一种无形元质的某种鬼神或精灵依附于人的躯体状态,与原始人的神灵崇拜和信仰密切相关。ICD-10把它列入“精神恍惚状态”一类,国外有学者将其称为“变换的意识状态”,它是由生理、心理、药物等多种原因所引起,是明显偏离于正常的意识状态的一种精神异乎常态表现。其病理机制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是因社会隔绝时间太长,长期的单调刺激使人的感觉运动能力下降;有的认为是因宗教仪式活动产生了极端感动的“销魂状态”,而致感觉运动能力大大增加;机体警觉性的增高或降低也有影响,如气功人静、白日梦、神经性精神恍惚状态、自由联想过程等;躯体方面脱水、睡眠剥夺、过度呼吸、癫痛、药物戒断、血糖水平波动等都可能导致附体状态产生。
        严重附体状态会导致家族杀人,惨绝人寰,触目惊心。多数患者平时安分守己,其杀戮元辜或强奸罪行多与他们平时意愿不相容。他们迷信观念极严重,攻击对象绝大多数是直系亲属,杀人行为极端残忍,如解尸、碎尸、水煮、火焚。曾有两位平时孝顺父母、爱护同胞、老实本分的青年农民兄弟,在一次神仙附体状态下,二人亲手杀死了被视为“妖魔"的父母和同胞共计8人。
        附体状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三:一是身份障碍,患者的现实身份感丧失,被鬼神身份所替代,身份障碍发生数分钟至一两天,突然中止;二是遗忘,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别是对行凶过程中最重要的情节遗忘;三是情绪障碍,如手舞足蹈,目光呆滞,带有明显的迷信和宗教仪式色彩,有较突出的癌症性格,所以又称“癌症性附体状态”。我国提出的“与迷信巫术相关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是:
1.精神障碍由迷信巫术诱发。
2.症状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以鬼神附体的精神障碍、片段幻觉、错觉、妄想、行为紊乱等为主要临床相。
3.有下述情况之一的不能视为精神障碍:
(1)以迷信巫术作为手段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者;
(2)可以随意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4.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一种精神障碍。
        附体状态与文化、神灵和信仰紧密相关。人类历史早期,神灵和信仰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传统道德,巩固群体团结,曾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些巫师通过驱魔术治疗了部分类似附体状态的患者。但这种积极作用是有限的、有历史性的。当今社会中发生的附体状态多是非适应性表现,它严重阻挠个人和社会的正常生活,借助所谓神灵附体的身份实施暴力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的境况是,附体状态作为一种治病方式,还广泛存在于某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当地的人们多具有共同的鬼神信仰,所以又将附体状态成为“亚文化附体状态"。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文盲多,愚昧无知,迷信思想严重,使附体状态的发生率一直偏高,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

三 气功出偏                                                                                                       

        气功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通常做法是维持一定体位和姿势,或有某些动作,注意集中于某处,沉思、默念、松弛和调节呼吸等,可出现某些自我感觉和体验,迷信巫术则不包括在内。气功出偏又称走火入魔,是指由于气功操作不当,如每日练习次数过多,处于气功态时间过长而不能收功,出现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气功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有下述表现:一是有感知觉障碍,所有患者都说有“气感",如感到气冲头顶,或气在体内乱窜,似针扎或触电,有麻胀感;二是出现幻觉,患者有虚幻的知觉体验,客观现实不存在的东西,患者却认为它存在,如看到“天外来人”,听到“宇宙语”,收到千里之外气功大师发放的“信息”,幻觉内容往往与气功师的暗示有关;三是出现妄想,主要是影响妄想、被害妄想或夸大妄想,如认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围着大树转",“不是我要练功,而是功带着我练,,;四是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患者因被害的体验出现焦虑、恐惧,有的兴奋话多,到处给人“授功治病,,;五是出现离奇行为,患者因自我意识障碍而宣称某某附体,有的自称接到了气功师传递的“你会飞"的信息,而不顾一切地想从高楼往下跳。
        气功出偏的原因复杂,有人总结了诸多因素:如练功过度紧张,没有遵循气功“松舒自然、恬淡虚无"的基本原则;意念过重,故意以意领气,以致出现头痛、头胀、胸闷、心悸,头颈发硬,有“泰山压顶,,之感;没有根据个人特点和健康状况练功;指导者的误导,对出现的动功现象大加夸奖,造成练功者盲目追求,大动不止;指导者的元知和夸张,吹嘘特异功能或恐吓练功者;患者对人静过程所见到的幻景缺乏正确认识,把幻景当成现实去刻意追求,引起大脑神经功能失调;长时间练功,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没有遵守练功法的禁忌事项;练功前,心情不愉快,未选好适当的环境和时间;不认真收功,出现“内气不止”;90%的患者多有人格缺陷,有神经症或精神病人格障碍倾向。
        我国提出的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是:
1.由气功直接引起。
2.症状与气功书刊或气功师所说的内容有密切联系。这些现象通常只在做气功时出现,而结束气功时迅速消失,患者的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无法自控。
3.有下述情况之一者不能视为精神障碍:
(1)以类似表现作为自己或别人治病的手段;
(2)以类似表现作为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之手段;
(3)可以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4.不能诊断为其他任何一种精神障碍。

       气功作为一种健身、防病、治病的手段,并不适用于一切人。对有不良人格素质倾向的人应慎重,要防止迷信,若发生出偏,应尽早到专业诊所实施纠偏治疗,切不可再请原气功师纠偏,以防伤害加重。
下述是气功出偏实例(单怀海,1989)。
        某男,48岁,工人;因练气功躯体不适、胡言乱语一周。平时言语少,因患肝炎迁延不愈,寻求气功治疗,按照气功杂志介绍,自学鹤翔桩气功,一个月后自感“得气,',食欲增加,双手发麻,体内有“气动,,感,自以为“气通经络,',常常邀请一些气功爱好者和著名的“特异功能',者讨论气功效应,逐渐对气功锻炼入迷,除了工作就是练功,每日练4~5次,每次1~2小时,有时练到深更半夜。一天练功到深夜,突感胸闷难受,浑身不适,体内有气乱窜,声称“气在头部,头痛头晕,',当晚坐立不安,不能入睡,并与妻子发生争吵,情绪激动、紧张,胡言乱语。次日,家人要求其去精神科检查,患者认为这是气功的特殊反应,仍求教于气功师。气功师认为患者练功“走火",说停止练功可好转。但患者仍坚持练功,以致夜不能眠,并称听到鬼神的脚步声和敲门声。白天全身不适,影响工作。检查中患者主动详述气功锻炼经过,称突然发病时感觉到气往头上冲,好像一只猫迎面扑来,自己和它拼了一夜,又听见鹅的叫声不对头,所以用刀把它杀了。有明显的幻觉体验。对该患者的治疗首先是停练气功,配之奋乃静、安定等药物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生活正常。

四 人体特异功能                                                                                         

        人体特异功能是指人体的一种罕见、特殊功能,如耳朵识字、肉眼透视、遥测预感、意念致动等等,这些功能用现代科学知识无法圆满解释。有科学家指出,想用现代科学来解决全部的人体特异功能问题是要落空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要逐步科学化。
        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1882年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灵研究会,专门研究特异功能现象;随后,欧洲各国和日本、印度等也相继成立类似机构;1957年,国际超心理学会在美国成立,美国、法国、日本和苏联都有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计划,某些特异功能已应用于军事和医学领域。我国自1979年始,由〈四川日报〉报道耳朵识字以后,全国各地类似报道不断,涌现了大量的特异功能者。1981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人体特异功能”正式进入学术界,也成为健康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领域。
        如何看待人体特异功能,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持赞同的观点认为,全国报道的人体特异功能虽然充满了神奇色彩,但多数都是耳闻目睹的事实,有的经过反复的科学验证,并通过文字和录像方法记录下来,特异功能的存在是无疑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理解、发掘和掌握它,科学地应用它。持反对的观点认为,人体特异功能违背了科学常识,而且表演中又有几分诡诵和神秘,有的干脆斥之为“歪门邪道、封建迷信”。现代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信念对观察结果会发生影响,人的感知也是有选择性的,它受到原有意念、情感、记忆痕迹的明显影响。“信则有,不信则元,'的观点显然是一种调和。人体特异功能并不是一种常态,具有特异功能的人有的也曾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讨论人体特异功能的分类与表现,将有助于鉴别特异功能的正误或真伪。
        人体特异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超感觉知觉",即不通过人体正常的认知途径能感受客观事物;另一类是“意念致动和遥控",即人体不经过已知的物理媒介而作用于客观事物。
        超感觉知觉的报道甚多,如耳朵识字,陕西一名女孩不仅能昕字,还可听画,经国内外专家多次鉴定,甚至是双盲测试,仍可听出铁皮密封的纸团中用圆珠笔写的字。武汉某医科毕业生可用肉眼透视病人脑内肿瘤,有的还能透视地下管道的走向,透视密封在金属匣子里的胶卷,使之曝光。某气功学校使29名学员开发出透视功能,帮助他人透视内脏。遥视和遥测的报道也不少,如北京某气功师能“千里诊脉”,诊断上海某老妇患有房疮。预感和预知特异功能的争议颇多,天气预报和地震预报已为公众所认可,它们是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而特异功能的预知却是一种超乎自然的方法,几乎每一件重大事件发生后都有人来追述某某曾经预言,使人难辨真伪。日本一农妇曾在二战前预言,日本会战败,战后,她成为一宗教团体的教主,同时,又被诊断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意念致动的报道也有不少,如某气功师施展功法,可以拨云停雨,或以掌发功,击碎病人胆结石。有的称有遥控本领,如在深圳发功,可使北京的试验样品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激光成了曲线。人体特异功能者深得传播媒体的青睐,有的甚至被邀请到国家级电视台表演轻功绝技,水面行走,踏浪穿行。
        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一旦专家们组团准备对人体特异功能进行严格的科学测试时,特异功能的表演往往流产,不是当事人生病,就是表演计划变更。如何对人体特异功能进行科学化评估,尚待时日。从健康心理的角度讲,对人体特异功能不宜太执迷,否则,容易像练气功出偏一样,导致人的更大困惑。

五 催眠状态                                                                                                           

        催眠是指经催眠师诱导而进入的一种类似睡眠的特殊意识状态。催眠师使用的技术称催眠术(hypnotism),它来自希腊语hypnus(睡眠)。在催眠状态中,被试可以随着催眠师的指令产生感觉缺失或感觉增强,产生遗忘或唤起早已遗忘的经历,产生幻觉或视物不见、昕声不闻的负性幻觉,甚至从事某种不情愿或明显有害的事情。催眠术日益受到科学的挑战,也得到社会的关注。
        催眠术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一直作为巫师、牧师、或迷信职业者的专利,披着神秘的外衣,被认为是一种超自然的魔力。1772年,德国医生M臼mer系统研究催眠术,提出“动物通磁”理论,成功地把催眠术用于医学领域。19世纪中叶,英国医生Brad认为催眠是一种心理现象,而非动物的磁性所致,并借用希腊文创用了催眠一词。后来,催眠现象引起广泛的争议,有的认为催眠现象主要由暗示引起,有的认为催眠现象与癌症密切相关,是一种病理状态。由于麻醉药物的发现,人们对催眠的兴趣逐渐减少,直到心理治疗方兴未艾的今天,催眠术又作为一种神秘的治疗方法重新获得它的市场。我国不少业余心理治疗师极力推崇催眠术的应用,不遗余力地在一些学术讨论会、公众场合乃至大学课堂上演示其奥秘,宣称催眠术适合任何心理障碍的治疗,而且催眠效果达100%。显然,认真讨论催眠术的作用机理,科学鉴别它与气功、迷信和骗术的区别及其真伪,很有必要。
        事实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被催眠,催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被试的暗示性,只有暗示性高的人才表现出催眠效果。实施催眠术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测量被试的暗示性。其方法很多,如测查嗅觉,让被试分辨三个标有水、醋酸和酒精字样、而实质盛的全是清水的瓶子,暗示性高的人能“嗅”出醋酸或酒精味;测查视觉分辨力,给被试一张白纸,画有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圈,但标明的直径数一个大、一个小,问被试那个圆圈大,暗示性强的人会指出其中一个大或小;测查记忆力,让被试看一张图,画有一扇窗、两把椅子和蓝色窗帘,然后询问被试,是否看到两扇窗、三把椅子和绿色窗帘?回答是者暗示性高;还可测查平衡功能,要被试面墙而立,双目轻闭,测试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感到有点站不住了,是否开始感到前后摇晃......前后摇晃.....暗示性强的人会出现摇晃现象。需要指明的是,暗示强不一定是坏事,有人曾调查,暗示性强与智商水平高相关,这里只是讨论催眠术的适应症问题。
        暗示性强的人才适合催眠。一般催眠师使用的催眠技术主要有后述几种:如凝视法,要求被试全神贯注凝视20cm远的直流电灯泡或光亮球,催眠师以安祥、不可抗拒的语调进行言语暗示:“看着光点,......你已经十分疲倦了,双眼睁不开了,你想睡了....."类似的还有节拍读数法,要被试闭眼聆听节拍器单调而柔和的声响,催眠师配合数数的言语暗示。还有一种按摩法,让被试肌肤裸露,催眠师当着被试的面洗手烘干,然后隔着被试皮肤3cm的距离对其进行全身“按摩",让被试有微弱的温热感, 再配合言语暗示催眠。对暗示性极强的被试可进行快速催眠,如对暗示测验中面墙而倒的人,催眠师可以坚定的语调发出指令:“入睡吧!"被试会很快倒在催眠师怀里进入催眠状态。催眠后可进入正常睡眠,否则,要做好催眠状态的中止工作,常用倒数数方法让被试醒来。解除催眠不宜过于急促,最好让其慢慢醒来。
        被试在催眠状态中会出现各种躯体和精神方面的变化,如与催眠师保持一对一的感应关系,不再具备批判能力,顺从执行催眠师一切指令。此时被试虽全身松弛,类似睡眠,甚至还有期声,但能感受催眠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过渡到正常睡眠。有的被试出现肌肉颤抖或僵硬,长时间维持一个不舒适的姿势。催眠状态下可出现各种幻觉,发生记忆改变。由此,催眠师可利用此特点促使被试遗忘重大挫折或冲突,或回忆早期重要经历,甚至暗示今后某日某时做某事,以达到治疗目的。
        催眠状态可分为三级:轻度催眼状态是肌肉松弛,眼险发僵,思维活动减少,不能也不想睁眼,感觉全身沉重和舒适,事后诉说未睡着,周围一切都知道。中度催眠者瞌睡加深,皮肤感觉迟钝,痛阙值提高,顺从,事后只记得催眠初期催眠师的言行,其后的事情遗忘。深度催眠者感觉明显减退,对针刺不起反应,事后不能记忆催眠中的言行,完全按照催眠师的指示回答和行动,又称梦行。据调查,人群中能进入催眠状态的约占70%~90%,仅有25%的人能达到深度睡眠。一般在轻度催眠下的暗示才能受到较好的疗效。
        催眠治疗的适应症是神经症和某些身心疾病,如癌症性遗忘症、失音或瘫痪、恐怖症、哮喘等。可在催眠状态下实施心理分析,或进行外科手术,集体催眠可治疗药物成瘾者。催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须由受过训练的催眠师来进行这项治疗工作。目前对催眠术的腐褒贬还为时过早,因为调查的证据常常对立。但是,将科学意义的催眠治疗与巫医兜售的“狗皮膏药”以及职业迷信者惯用的骗术相区别,则是心理学家的职责。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