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人格心理学
    发表日期:2006年7月8日 作者:徐晓宁 编辑:cnpsy 有236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少儿心理障碍会延续一生

众多资料表明,青少年和儿童是心理问题增多的重要人群。少儿心理行为偏异会不会对将来的人生产生影响,一直深受人们关注。最近,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林节教授在一次学术会上报告,少儿时期的不少心理障碍都可能延续到成年或发展为成人精神病。除早期发现和进行有效干预外,追踪观察预后也非常必要。

  据不完全统计,少儿心理障碍目前已有30多种,其中以多动症、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儿童虐待、孤独症、酒精或药物滥用等最多见。林节教授综合分析了大量长期随访的数据,充分说明少儿时期的心理障碍远期结局多与成年精神健康有密切关系。如儿童多动症,30%的患者成年后,仍有注意力涣散、易冲动、人际交往技能不佳、情绪问题多等表现;以偷窃、逃学、说谎、离家出走等为主要表现的儿童品行障碍,多与成年反社会行为密切相关,而且儿童品行障碍起病越早、行为问题越重或者合并多动症、智力低下等因素,预后或后果就会越差。林节教授列举了大量青少年饮酒与抑郁症和自杀不无关系的随访数据,提醒应密切注意现在青少年饮酒年龄大幅度提前的倾向;许多家长把打骂作为管教孩子的手段,研究显示常受虐待的儿童,成年后往往有人格障碍,如粗暴、激越行为、犯罪趋势等。
  
  林节教授还报告了对精神病高危人群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成人精神分裂症多在儿童期就存有某些个性特征,如出生低体重、智商偏低、学习成绩差、性格孤僻、人际关系不良等。少儿情绪障碍是近年上升最明显的心理疾患,现在认为,少儿期焦虑障碍多半会影响成年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儿童严重焦虑、恐怖或强迫症,半数患者到成年仍有症状,有的还会发展为强迫人格或精神分裂症。
  
  林节教授认为,任何少儿心理行为的偏异,都是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少儿营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将关乎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是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事。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徐晓宁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