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史
    发表日期:2006年7月7日 作者:郭爱妹 编辑:cnpsy 有347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关于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发展的思考


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论曾在心理学界引起了用范式论重建心理学的热潮,不同的心理学家应用范式的概念,对心理学的发展作了不同的解释。我们拟从另一个角度,即范式论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库恩的范式论促进了对心理学的科学性的反思

库恩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的“逐渐积累观”,认为科学理论不是来自经验事实的归纳,因而它的发展不是一个逐渐积累或单纯量的进化的过程;同时也反对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关于科学发展是“不断推翻的增长”的观点,认为依靠经验不可能证伪理论,理论的转变是科学家们的心理上的信念的转变,而不是理论被证伪。在他看来,科学发展是科学共同体抛弃旧的范式、拥立新的科学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库恩的范式论曾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用范式论作为方法论来解构或重建心理学史的研究热潮。心理学家提出不同的观点,促进了对心理学科学性的反思。

是“革命”还是“渐进”?以美国心理学家巴斯等人为代表的“革命论”者认为:“库恩的范式论具有真理性,心理学的发展表现为一系列抛弃旧范式和建立新范式的革命。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就是,美国实验心理学范式开始于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而后为机能主义所代替,机能主义又屈服于行为主义,最后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尽管不同学者对于心理学范式革命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库恩的‘伴随着一段时期的常规科学后革命的变化’的观点对于心理学的历史变革具有解释意义”。与之相对立,以肯德勒、黎黑等人为代表的“渐进论”者则认为,心理学“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不是革命,而是渐进。……心理学家之所以广泛接受革命的观念,主要是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学的模式(或范式)变换得更为迅速。”在他们看来,革命应该带有破旧立新的性质,而在心理学中,从一个学派向另一个学派的过渡并不带有这种性质。

是“间断”还是“连续”?由于受到库恩范式论的影响,心理学历史编纂学中提出了心理学发展连续性和间断性问题。心理学的过去与现在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革命论”者突出了心理学发展的革命性和间断性,认为不同心理学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在他们看来,心理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不同的概念框架及其相关的研究模式,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学范式。如构造主义不同于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对元素主义的彻底否定;认知心理学不同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是对行为主义范式的革命。与之相对立,“渐进论”者则认为,心理学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后一种学派的产生是对前一种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正如黎黑所说:“认知心理学最好不要被认为是抛弃行为主义的革命的新范式,而是建立在新技术、计算机基础上的行为主义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与1910年一样,1992年的主流心理学依然是坚定的行为主义的。”所以强调心理学发展的非连续性不仅会忽视其进化的背景,而且隔断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导致对心理学发展的错误解释。其实,任何一种学说的产生都不可能是孤立的,而是同其他学说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早期的行为主义是以反对构造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起家的,但是其学说却不可能摆脱这两种心理学的影响。行为主义抛弃意识的研究是机能主义贬低意识倾向的继续,而对行为所采取的元素主义分析方法则明显受到构造心理学的元素论的影响。

心理学是否可以用库恩的范式论来建构?这也是“革命论”和“渐进论”争论的另一个焦点。“革命论”者试着用库恩的范式论来重新建构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中所发生的范式变化就是库恩意义上的范式革命,力图将心理学建设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而“渐进论”者认为,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根据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研究而建构的,而心理学属于人文科学,因而借用库恩的范式论来解释心理学的发展是不恰当的。就如库恩描述心理学只是一门前范式的学科一样,在肯德勒看来,“心理学是一门拥有采用相互矛盾的倾向的不同的学派的多学科的领域。”因此,还不能机械地套用库恩的范式论来建构心理学。

心理学中是否存在着统一的范式?在“革命论”者看来,心理学中存在着统一的范式。从冯特开始,心理学经历了心理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三个范式科学时期。而“渐进论”者认为,心理学目前还处于前规范科学阶段,学派林立、组织分裂仍困扰着当今的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弗里曼等人对1979~1988年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及精神分析等方面的核心期刊的社会科学索引率进行的分析表明:库恩的范式革命并没有出现在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并没有标志着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衰落。因此,弗里曼等人的研究是对“革命论”者所持有的“认知心理学兴起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衰落”观点的反驳。认知心理学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过分强调电脑和人脑活动的共性,忽视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对生理机制的揭示,难以开展对人的情绪、需要、动机等高级变量中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等,因此认知心理学不能成为当今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革命论”与“渐进论”的争论促进了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科学性的反思。科学心理学诞生以来,学派林立,学科内部恶性分化,理论模型不断演变,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派能把不同的主张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公认的范式。美国心理学家舒尔茨曾说过:心理学尚未达到范式科学的阶段。黎黑指出:“心理学似乎成为一门永远都存在危机的科学。它从来就未能越过库恩所称谓的科学前范式阶段的完全的过去。心理学家曾经决不休止地争论关于本质、目的、方法和他们研究领域的定义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学派内部,在那里有过对这些问题的较为一致的看法,甚至各学派通常能容纳交战的派别时,心理学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应当承认,心理学是一门走向成熟的科学,但心理学目前还未完全成熟。未来心理学还需要建构统一的、能够促进不同研究取向相互间沟通的心理学理论模式,完善其科学观与方法论,使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

(二)库恩的范式论为心理学的统一与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库恩的范式论是对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的反叛,动摇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根基──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它强调理论来源于经验事实,追求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在实证主义指导下,主流心理学一直沿袭自然科学传统,力图把心理学建成一门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其结果是,心理学舍弃主观,追求完全客观的描述,心理学成了一门无头脑、无心理的心理学。而库恩的范式论是对实证主义科学观与方法论的反叛。库恩的范式论否定了经验实证原则,提出了经验事实具有主观特性的观点,理论已经不再是经过实证研究后的产品,而是一种“先在的”观念、信念的格式塔。库恩注重人的社会、文化历史属性,强调科学研究中人的因素与社会心理的作用,为科学哲学注入了人文的和非理性的因素,使科学哲学从科学主义发展成历史主义,这从科学哲学内部摧毁了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根基──实证主义,使心理学中重视人文倾向的研究成为可能。

库恩的自然科学的解释学倾向消解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长期对峙构成了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线。科学主义立场的主流心理学以成熟的自然科学为楷模,立足于客观的研究方法,忽视了人类心灵的主观侧面;而人文主义立场的非主流心理学反对以坚持客观性为名而否定人的主观性世界的真实存在,提倡把人的心理体验放在研究的中心位置,力求使心理学成为人性化的科学。而库恩一反经典科学哲学的科学主义传统,将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大量引入科学哲学的讨论,不仅推动了科学哲学的发展,而且反过来又加深了科学哲学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大渗透。他强调科学与其他文化的联系、科学的时代性与历史性,及科学活动中人文的价值取向及其作用。在他看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一样,同样依赖于文化,同样需要解释学的诠释,因而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这些从根本上彻底打碎了科学主义的梦想,摧毁了有关科学的各种“神话”,科学回到了历史。正是由于库恩等人的努力,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人类生活中才进行了历史的理论对话。科学哲学这种人文转向,为心理学摆脱科学主义的束缚,将人文心理学的解释学方法纳入科学心理学范畴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库恩的范式论有助于消解心理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

库恩的范式论促进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有利于心理学的统一与融合。库恩的范式论大大动摇了科学主义的阵营,使科学哲学转向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此后,费耶阿本德、罗蒂等后现代主义者则进一步发展了范式论所蕴涵的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观点,提出了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并不是绝对对立的,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这种“新人文主义不会排斥科学,它将包括科学,也可以说它将围绕着科学建立起来。科学是我们的精神的中枢;也是我们文明的中枢。……科学是它的核心,但仅是核心而已。新人文主义并不排除科学,相反将最大限度地开发科学……它将赞美科学所具有的人性意义,并使之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 这种新的科学观为心理学的统一与融合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事实上,无论是科学主义立场的心理学还是人文主义立场的心理学,都在自己的研究中滤掉了对方的长处。缺少任何一方,都构不成全面和深入的心理学探索。未来的心理学应该既是科学的,又是人文的;心理学应该是科学主义研究取向与人文主义研究取向的统合、客观实验范式与主观经验范式的统合;心理学必将结束分裂与危机,走向统一与融合。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两者将相互包含,成为一门科学。

(三)库恩的范式论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提供了可能性

库恩认为范式是科学成熟的标志,他重视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为作为理论体系的范式决定着经验事实的真伪,也决定着研究者的观察方式。这无疑是对心理学中的实证范式的批判,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扫平了道路。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库恩的范式论里,范式归根到底是一种理论体系,范式的突破导致科学革命,从而使科学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库恩对范式的强调对促进心理学中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要有统一的理论,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未来的心理学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建构,提高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因为“理论心理学是从非经验的角度,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索的一门学科。它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就像理论物理学、理论化学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一样,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库恩认为范式先于经验和观察,为理论探索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从而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铺平了道路。实证主义的科学积累观认为,应从经验的积累中构筑理论大厦。库恩对此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范式已经不再是经过实证研究后的产品,而是一种“先在的”观念,“如果没有至少是某种隐含的,使人可进行选择、评价和批评的信念,任何一部自然史都无法得到解释。”在他看来,范式和理论先于观察,范式和社会文化决定研究者观察的方式,因此,理论的发展应先于实证研究的发展,这一观点使得心理学家认识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实际上,在冯特及冯特之前的心理学是思辨的,或是理论的。从冯特起,开始吸收实证主义精神,但冯特并没有排斥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从行为主义特别是从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起,心理学开始严格地贯彻实证主义精神,排斥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从而给心理学带来三个明显的恶果。一是对人类心理的客观化。二是对理论建构的轻视,导致盲目的实证研究和严重的理论贫困。为了排除心理学研究者的主观臆想,行为主义主张只对行为进行客观描述,而反对进行理论构想和对方法的哲学反思。三是对其他心理学理论的排斥,使心理学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高瞻远瞩和丰富的文化滋养。可以说,心理学的理论贫困是造成当今心理学分裂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心理学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心理学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范式,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贯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缺乏一套独创的公认的理论和范畴;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心理学家难以对积累的大量资料作出科学的概括,难以对心身关系这样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库恩的范式论动摇了心理学中实证科学观的方法论根基。库恩认为,范式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有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换句话说,人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总是在一种范式的制约下所进行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依据并不是经验事实,而是处于某个“大理论”核心并代表该“大理论”的根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这些观点为心理学家从事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扫清了道路。

(四)库恩的范式论为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奠定了哲学基础

科学主义认为,科学是价值中立的事业。科学的目标是求真,科学知识是有关事实的陈述的集合,因此,科学与功利、善恶等价值判断是无关的。科学家作为中立的观察者,应不带任何偏见地去研究、观察、记录外界所发生的变化。这种观念将真理与价值对立起来,认为科学只有远离价值才可以维护科学的纯洁性。在科学主义的影响下,主流心理学家抵制价值因素的考虑,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声称心理学是价值中立的客观科学,心理学家极少关注文化因素,“文化”成为可有可无的因素而被排斥在心理学的领域之外。

库恩从三个方面对科学主义的“价值中立说”进行了批判。首先,库恩认为,科学研究具有相对性。范式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而且新旧范式或不同理论之间是不可通约的。所谓不可通约,是指没有超越竞争理论之上的元标准或完全中立的判断准则。库恩从整体论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方法论准则。对于科学家来说,一次科学革命不仅是理论的变更,而且也是包括本体论和方法论在内的整个世界观的变化,任何科学方法都是历史的,随科学的发展而变化的。科学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世界观的变化。其次,库恩认为,价值是多元的。一方面,科学的内在价值与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密切相关,而科学家追求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他指出:“一个人可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科学吸引过去,有实有的需求,有探索新领域的激情,有寻求秩序的希望,还有检验自己的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人们总有理由选择较好的理论,但是并不存在科学共同体所有成员都共同遵守的一组方法论准则。即使科学家们可能对某些作出选择的价值标准的重要性有相同的看法,但在具体运用时,每个人都可能由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偶然性原因选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某个理论的选择最终将决定于具有某种共同信念的专家集团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再次,库恩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多元价值的整合问题。他指出:“很清楚,解释归根到底必然是心理学或社会学的。就是说,必须描述一种价值体系,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也必须分析传递和加强这个体系的体制。”在他看来,“这种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常规科学的形式,如必须在不同理论之间进行选择,这也是有意义的。……重要的是,集团意见一致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库恩将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专家集团的权威意见等置于逻辑甚至一般方法的合理评价之上。这种相对真理观和多元价值论彻底打破了科学主义的价值中立、科学客观性的神话,科学研究不再是不偏不倚的价值中立的活动,而是一种群体的信念指导下的活动,是在一定的文化历史条件下,一定的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一种相对意义的活动。这种观点为心理学家重视文化、价值、社会历史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库恩的观点有利于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学研究的“价值负荷”特性,使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成为可能。依照价值中立的观点,心理学的研究是一种“事实”的客观探讨,不掺杂任何主观的价值因素;心理学任务是发现不受任何文化历史影响的、一般的、抽象的和普遍的心理机制,这种倾向导致了心理学家拒绝考虑任何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并排斥任何价值观和哲学信念的指导作用,从而使心理学家在解释意识和行为时把眼光仅仅局限在个体的内部或直接的环境刺激上,导致了个体主义和还原论在心理学中的泛滥。库恩的范式论对价值因素的强调使心理学家重视历史文化因素成为可能。库恩的范式论也有利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学的多元文化模式。现代心理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大都是以西方心理学为中心的。这种西方中心主义使心理学家们把视线局限在单一文化的社会中,失去了透过文化来洞察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的视角,对心理学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墨菲也不得不承认:“西方心理学的大多数问题只有在西方历史—西方地理的、经济的、军事的、科学的背景—的范围内才是有意义的问题。”库恩的范式论对历史因素、多元价值及自然科学解释模式的重视等为建立心理学的多元文化模式奠定了基础。现代许多心理学家越来越意识到,人类行为强烈地受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把文化与人类行为联系起来考察的心理学家才能真正揭示人类的本性。既然价值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那么心理学应根据多元文化的实际,构建心理学的多元文化模式。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郭爱妹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