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史
    发表日期:2006年7月7日 作者:叶浩生 编辑:cnpsy 有439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几种对立倾向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中存在着几个明显对立的倾向。怎样看待这些倾向?它们对心理学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已构成西方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我们拟从历史的角度,对这几种倾向作具体分析。

(一)应用心理学与学术心理学的对立

应用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应用价值,认为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反对把心理学当成一门纯科学来加以研究;而学术心理学则主张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与高尚性,它不反对心理学的应用,但认为学术研究是首要的,处在第一位的,应用是第二位的,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尽管大部分心理学家都知道应用与学术研究是心理科学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但是,自科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就出现了这两种倾向的对立。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就把实验心理学看成是一种纯科学,他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虽然冯特间或提到心理学应用的可能性,但他从未给予应用以足够的重视。他所重视的只是普通心理学。他的弟子铁钦纳把这种观点带到了美国,强调意识结构自身的研究,反对研究心理的意义与功用,认为心理学的应用属技术范围,并非心理学本门。这就同机能主义心理学重视应用的倾向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了心理学发展史上应用心理学与学术心理学的第一次对立。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实用主义倾向极大地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均在机能主义的“土壤”上发展起来,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力量。但在当时构造主义心理学纯科学观的影响下,从事应用学科的心理学家除非在实验心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否则他们在心理学中的地位极其低下。实验心理学家视他们是具有商业性质的、非科学的和唯利是图的。他们被选入心理学组织领导岗位的可能性极小。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被逐出心理学界的原因除了他个人的丑闻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把他的心理学技能卖给了广告商。这在“纯洁和高尚”的实验心理学家看来是不能容忍的。

价值观的不同必然导致组织上的分裂。1917年,临床心理学家感觉他们在美国心理学会中的地位太低下:他们的兴趣被忽视,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因此,他们组建了自己的学会─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学会。这是应用心理学与学术心理学的第一次公开分裂。美国心理学会为了维持组织的完整,修改了学会的章程,指出它的目的是推动心理学在科学与职业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并组建了一个临床心理学分会,接纳分裂自治的临床心理学家。于是组织上的分裂危机暂时得到解决,但是思想上的分裂依然存在。随着临床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等应用学科队伍的扩大,从事这些学科的心理学家日益对他们在心理学组织中的低下地位感到不满。1938年,部分临床心理学家和咨询心理学家再次退出美国心理学会,组建了美国应用心理学会,从1938年至1942年,两个学会独立存在,独立举行活动,各自代表其群体的利益。但二次大战缓和了他们的冲突,两个群体的心理学家不得不共同工作,为战争服务。战后,两个组织又融为一体。

二次大战以后,临床心理学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临床心理学的队伍迅速扩大,80年代末的一份调查表明,在每年培养的约一千八百名心理学博士中,临床心理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健康服务专业心理学约占了三分之二的比例。实验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等学术研究倾向的学科所培养的博士较之高峰的1971年下降了53%。在美国心理学会中,临床心理学家逐渐占据多数地位,而基础研究分支的心理学却成了心理学会中的“少数民族”。学术研究倾向的心理学家越来越担心心理学会将变成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职业组织,这种担心最终酿成了美国心理学会组织的第三次分裂。

1988年,美国心理学会在亚特兰大举行一年一度的大会。会上,包括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在内的部分前任学会主席以及一些知名的学者对学会重应用、轻基础研究的倾向极为不满,认为美国心理学会(APA)已不再代表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组建了另一个心理学的全国组织──美国心理学协会(APS)。APS声称它代表学术研究与科学倾向的心理学家。在随后的几天里,大批重学术研究的心理学家从APA辞职而加入APS。另有一批心理学家保留了在APA中的位置,但也加入APS。一年之后,APS达到6 500人的规模;1992年,已发展到13 000人。就规模上讲,它比APA要小得多,但重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却使它与APA分庭抗礼。

应用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学同学术心理学的矛盾从表面上看是由经费的争执引起的:双方都想为自己获得更大比例的预算和资助。当对立的一方获得的资助明显大于另一方时,这一方面的人就会感到委屈,因此谋求独立,从而导致组织的分裂。近几年来,临床心理学在美国心理学会中势力越来越大,它所获得的资助也明显多于学术心理学。经费分配的不均是导致双方分裂的直接原因。

但是直接原因的背后还有深层的原因。我们知道,临床心理学主要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二次大战前,心理学是实验的科学,“从好的方面说,它是非临床的;从坏的方面说,它是反临床的”。所以二次大战前的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没有地位、力量弱小的一个分支。但是二次大战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局面。二次大战中,许多临床心理学家奔赴前线,治疗战争造成的各种心理疾病患者。二次大战以后,面对大批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退伍军人,美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临床心理学,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筹建临床心理学的机构、培训临床心理学的人才。但是美国政府在实施这一计划时没有把临床心理学放在心理学的土壤上,而是把它嫁接在精神病学的根基上,培育在医学的土壤里,这就使得临床心理学从一开始就以医学化为追求的目标:重治疗,轻预防,职业化,生物化。“许多实践者的主要目标是努力获得医疗资助、医院的特权,特别是处方权,显示一种完全对医学的认同。”这同大学中学术心理学的科研传统是格格不入的。

就学术心理学这一方面来说,传统心理学一直局限于个体的研究,即使是社会心理学也仅仅把小群体作为研究的对象,缺乏对社会宏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分析,由这种研究所获得的基本原理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实践,不能给临床心理学以有益的启示,因此,这两种倾向从一开始就无法和睦相处,之所以能在战后的二十几年里相安无事,那仅仅是“因为双方都感觉自己还没有获得真理,基础研究的大规模应用与心理治疗的结果都不能令各自一方满意”,当双方认为自己足够强大,且足够成熟时,其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若从更深入的水平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临床心理学与学术心理学的矛盾实际上是两种科学观、价值观,亦即所谓的“两种文化”的对立。美国心理学家金布尔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可依照六个对立维度把心理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1)强调科学价值与强调人的价值;(2)决定论与非决定论;(3)客观主义与内省主义;(4)实验室研究与场的研究与个案研究;(5)强调规律的一般性与强调规律的特殊性;(6)元素论与整体论。持对立维度中第一序列观点的心理学家属科学主义阵营,除了决定论这一维度外,持第二序列观点的心理学家属人文主义阵营。科学主义阵营所坚持的是实证主义传统,人文主义阵营所坚持的是现象学的传统。大部分坚持学术研究倾向的心理学家属科学主义阵营,而大部分临床心理学家属于人文主义阵营,这样两种文化观的差异是造成临床心理学与学术心理学对立的又一根本原因。

(二)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对立

向心力与离心力是物理学中的两个术语。心理学中的向心力指趋向团结、整合、交融,形成统一的心理学的力量和发展方向;而离心力则指分化、分离、多样化和多元化,使心理学丧失核心或处于破碎状态的力量和发展方向。从历史上看,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对立在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中一直存在。但在冯特之前的西方心理学中,离心力处于支配地位;冯特之后至60年代这一段时间里,虽然离心的力量强劲,但处于支配地位的还是向心的力量;60年代以后,西方心理学核心丧失,日趋分裂,表现出严重的离心趋势。

在冯特之前漫长的岁月里,西方心理学作为哲学的附庸一直处在散乱、零碎而不成体系的状态中。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以后,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生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家把心理现象作为自然现象的延伸,丝毫没有意愿把心理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或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虽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对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离心的趋向却使心理学的研究不能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

19世纪末在冯特的努力下,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那时起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心理学一直处在向心力与离心力两种力量的抗争之中。离心力曾使心理学内部学派林立、硝烟四起,但最终还是向心力获得了优势,支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里,心理学内部产生了众多的学派,仅是大的学派就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和精神分析五个阵营,小的学派如联结主义、目的主义等以及由各主要学派衍生出来的分支学派如操作行为主义、个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更是多得不可胜数。这些学派相互攻击、彼此排斥,使心理学陷入“内战”之中,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离心趋向的主要力量。

但是20年代之后,行为主义逐渐强大,西方心理学家日益团结在行为主义的周围。“行为主义的影响不仅席卷美国,而且几乎遍及全球。虽然当时的心理学家不一定都承认自己是行为主义者,但心理学界公认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至少就方法论来说,绝大多数是在行为主义观点的指导下取得的。”可以说,行为主义的观点成为西方心理学的“范式”,构成了西方心理学的核心力量。尽管在临床领域里,精神分析占据主导地位,但两者并不处在严重的冲突和排斥之中,而是近乎处在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下。更为重要的是:两者都认为自己是心理学家,都在为建立一门心理科学而努力,行为主义者不因研究行为而把自己置身于心理学之外;精神分析也不因工作于临床领域而把自己等同于医学或生理学,这同近年来某些认知心理学家因研究大脑而把自己等同于神经科学家的离心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

6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资助的增加以及心理学队伍的扩大等原因,心理学的知识呈爆炸式的增长。但是西方心理学却不是趋向统一,相反,向心倾向的优势逐渐被腐蚀,取而代之的是分裂、分化的离心倾向。(1)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有人统计,在六册《心理学年鉴》中,所涉及的领域达一百余个。其结果是,心理学家局限于狭窄的知识领域中,对其领域之外所发生的事知之甚少或毫不知晓。这种现象如此严重,以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比万在1982年的就职演说中大声疾呼道:“今日的心理学所面临的最严肃的问题是我们转向自我束缚的专业化所带来的恶果。”(2)理论的多样化。据统计,80年代的西方心理学有一百余种心理学治疗理论,90年代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出现了二百余种心理治疗理论。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各种新的理论、新的概念层出不穷,但它们仅仅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更新的理论和概念所取代。(3)方法的多样化。心理学家从不同的学科吸收不同的方法,使得对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研究能在不同的层次与水平上进行。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虽然“多样化可以导致进步,但它也导致了多种多样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又需要新的理论解释”,因而加速了理论的分化。(4)组织上的分裂。上文所说的美国心理学会的分裂就是一例。此外在美国心理学会所属的近五十个分会中,同一研究方向的人因观点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分会,如社会心理学方向上就有两个分会。另外,统计资料表明,许多心理学工作者退出或不愿加入美国心理学会,在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领域,五分之一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不再加入学会。对于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来说,心理学组织并不是他们的第一参照群体,不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5)学派的隔阂依然存在。认知心理学取代行为主义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支配地位后,并没有统一西方心理学。如今的西方心理学仍处在“学派林立”之中。在实验心理学中,虽然认知心理学居于主导地位,但行为主义并没有消失,一些新形式的行为主义如目的论的行为主义、社会行为主义的力量正在加强,试图与认知心理学抗衡。在心理治疗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势力强大,但精神分析的第四代──自我心理学近年来的影响也在增强。这说明学派的隔阂并没有消失。(6)心理学的许多课题被其他学科所蚕食。“我们所研究的越来越多的科学课题被看做其他学科适当的研究领域。例如,计算机科学与神经科学都在研究感觉、知觉、智力、问题解决、决断等等。”在蚕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同时,这些学科也大量地吸收心理学的优秀毕业生。这必然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问题。

怎样看待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这种向心力与离心力呢?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利弊相成。美国心理学家奥尔特曼的一段话体现了在这一问题上的辩证观点。他说:“我必须重申,离心趋势与向心趋势都不是固有的‘好’或‘坏’,例如,就其积极方面来说,我们可赞扬向心趋势具有团结、和谐和稳定的力量;但就其消极方面是导致分裂和破碎,而积极方面则是扩大心理学的范围,丰富心理学的研究,并产生新的研究方向。”奥尔特曼的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分析离心力和向心力对心理学发展的意义时,不应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应发掘其深层次的意义,限制其消极方面,利用其积极的一面,推动心理学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统合与非统合的对立

围绕着心理学的离心趋势产生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离心趋势会损害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心理学家应共同努力,寻求一种理论框架,统一、联合整个心理学领域;与之对立的观点则认为,心理学并不存在离心的危机,心理学的统合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这就造成了西方心理学中主张统合与不主张统合两种观点的对立。

持统合观点的学者中,美国夏威夷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斯塔茨的观点最富代表性。在《统合的实证主义与统合心理学》一文中,斯塔茨开宗明义地指出:“我的观点是:心理学正遭受着分裂的危机。这种危机并不是突然产生的,因为心理学从来都不是统合的科学,但是这种分裂变得更为严重……其结果是巨大的和日益增加的多样化──许多无关的方法、发现、问题、理论语言,分裂性的项目和哲学观点。心理学有如此多的毫无关联的知识元素,彼此的不信任、不一致、累赘与争论,以至于抽取一般的的意义也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危机,使心理学成为统一和团结的学科呢?斯塔茨认为必须经过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科学家使用不同的方法孤立地研究不同的现象。目前的心理学正处在这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寻找沟通隔阂的桥梁;最后是科学家放弃各自的成见,汇合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只有经过多年的工作后,处于多样化的元素中的关系才开始呈现,起初是在小的规模上,然后现象在更宽阔的范围被相互关联。逐渐地,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向寻找紧凑的、经济的和统合的知识,最终产生了大范围的统合理论与推动寻求统合的哲学。”

为了统合心理学,斯塔茨认为现在我们必须做三项工作。第一,构建一个能使不同的方法论相关联的理论框架,在各种不同的方法之间架起一座理论的桥梁,使不同的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第二,寻找一种能沟通不同的理论概念的综合性理论。这种理论能在对抗和分裂的概念、观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持不同观点的心理学家能交流和对话,确立其共同的基础。第三,建设一种能把不同的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论。通过多年的研究,心理学家已发现不少独立的现象。现在对于心理学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去发现更多的这种独立现象,而是把已发现的现象逐个加以考察,确立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包容于统一的理论中。斯塔茨认为:“无论有多少设计精密的实验,无论搜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方法多么优良,也无论研究工具多么复杂与专业化,只要心理学的成果是不一致的、孤立的和彼此冲突的,那么心理学就只能是一种‘可能的科学学科’……心理学只有获得了紧凑的、经济的、相互关联和一致性的知识才能被看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斯塔茨的统合观受到对立派的强烈反对。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麦克纳利援引科学哲学家库恩的最新观点反击斯塔茨。库恩在1991年哈佛大学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科学历史哲学中的问题》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库恩认为文化实践(如宗教、军事、科学)的发展过程类似于生物学的物种形成过程。伴随着巨变或革命之后,就会产生类似于新物种的新学科,这些新学科又相互交叉,产生更新的学科,科学的大树逐渐向外伸展,所产生的枝枝叶叶所共同分享的根基越来越少,相互之间的共同因素也日益减低,甚至相互的交流也变得困难,但这并不能阻碍科学的进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物理学。传统的物理学家可通过阅读《物理学概览》来了解整个领域的发展状况,但是如今这种杂志已一分为四,变成四种更为专业化的杂志,没有哪位物理学家有时间和精力以及如此广泛的知识面去阅读其中两种以上的杂志。然而,尽管物理学破碎成小的专业和领域,物理学依然保持着进步的特点,并被人们看成是“成熟的科学”。因此,麦克纳利认为,库恩的观点表明心理学的危机并不存在,分化与多样化是科学的生命力,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德国心理学家笛克森从多元论哲学的观点出发也反对任何统合心理学的尝试。他援引波普尔的证伪哲学观点,认为科学理论只能被证伪,而不能被证实,因此我们需要多样化的理论。由于心理现象如此复杂多变,因此也需要多种理论去解释,需要多样化的方法去调查。科学之所以进步是因为所有的观点还不和谐。如果统合得以实现,则科学的发展就会在单一的理论上循环往复,所以统合的努力是不应该受到鼓励的。

在反对统合的阵营中,美国心理学家库克的观点最为激进。他指出:“在我看来,心理学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由各种类型的研究组合起来的集合体,其中少数部分可称为科学,但大部分却不能使用这个称呼……很久以前,我就推荐用‘心理研究’来取代‘心理学’这个名词。”在库克看来,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或统合的学科只是19世纪心理学家的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心理现象是多形的、易变的和转瞬即逝的,它的意义复杂、特点模糊,任何一个敏锐的研究者也只能切割其中的一个小块来加以分析,其结果是造成许多孤立的小领域。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而只能成为由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的“心理研究”。

在分析统合与非统合两种观点的对立时不能离开对离心倾向意义本身的认识。前面曾提到,从辩证的观点看,离心力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意义,从积极的方面说,它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从消极方面说,它使心理学分裂、散乱、失掉核心。主张统合观点的学者偏重于强调离心力的消极一面,忽视了离心力的积极意义。这些学者深深体验到危机的存在,因而大声疾呼要实现统一,形成整体。而反对统合的学者与其相反,仅把目光投向了离心力的积极方面,他们要么认为统合会造成停滞,危害心理学的繁荣;要么认为心理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多样性,统合是不可能的。这些学者忽视了离心力在导致心理学分崩离析方面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立双方并不存在根本的分歧,其冲突是可以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以解决的。

无论离心力的后果如何,心理学的最终统一是不可避免的,西方心理学家在统一问题上的兴趣也在不断增长。1985年,美国心理学会设立了一个分会,专门探讨心理学的统一问题。这标志着统一问题已引起美国心理学家的重视。笔者在美留学期间曾接触到不少美国心理学家,他们都表达了对心理学统一问题的关切。但笔者认为,在实现心理学的统一的步调上,不能操之过急。心理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产生可观的成果。但是今日的心理学仍未步入成熟期,许多研究还处在低层次和低水平上。一些西方心理学家指责今日的心理学仍是还原论的,因为以往的行为主义以研究动物的模式研究人,今日的认知心理学以机器(即计算机)的模式来研究人的认识过程,两者都是还原论的研究模式,因而并无本质的差异。因此,心理学在目前这种发展水平上如果实现了统合也只能是低层次的。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充分利用离心力的积极力量,丰富和发展心理学,为心理学的最终统一打下必要的基础。

《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叶浩生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