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史
    发表日期:2006年7月7日 编辑:cnpsy 有787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

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较早,是近代经验论哲学的故乡。在心理学思想上则形成了17~19世纪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在这个时期,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家可谓人才辈出,他们都以经验为基础,以联想为工具,试图揭示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联想主义心理学对心理科学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1.霍布士

托马斯·霍布士(1588—1679)是英国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英国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著有《利维坦》(1651)和《论人性》(1657)等。

他继承了培根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坚持知识和观念来源于感觉经验,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他认为人是物质的肉体的存在物。心理现象不是非物质的灵魂的活动,而是脑的物质的细微运动。由此,他否定了笛卡尔的动物精气说。霍布士虽然没有使用“联想”这个名词,但他对联想有过很好的观察。他认为联想是由于两种感觉的运动在时间上紧接着发生,他还区分了两类联想:一类是无指导、无计划、非恒久的,另一类是有意识、有计划的。这正是后来人们所谓的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联想的方向和目的是由人的情感和冲动决定的。霍布士认为情感是身体内部的运动。这种体内运动如果有支持生命的作用,人就觉得快乐,如果有阻碍生命的作用,人就觉得痛苦。他还认为快乐引起欲望,痛苦引起厌恶。欲望和厌恶也是身体内的运动,但欲望是接近动作的萌芽,厌恶则是回避动作的萌芽。思考是表示欲望与厌恶交替不定,而最后定了的欲望或厌恶则是意志。

2.洛克

约翰·洛克(1632—1704)是英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著有《人类理智论》(1690)等。

洛克继承和发展了培根和霍布士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来自经验,根本就没有什么天赋原则。他认为观念有两个来源,一类来自感觉,另一类来自反省。感觉是外物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是外部经验;反省是人观察自己内心的活动而得来的,是内部经验。洛克在西方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联想”的概念,认为联想是观念的联合,为联想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由感觉和反省得来的观念都是人心被动接受的简单观念,是基本的或不能分析的。人心中的很多复杂的观念则是人心施用自己的力量,经过综合、联系和分离作用,把简单观念联合而来的。他还认为观念的联想有“自然的联合”与“习惯的联合”两种。他说:“我们一些观念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合……除了这些联合之后,还有另一种联合,完全是由于机会和习惯得出的。”

他尤其重视后者,认为习惯是使观念联合的一种力量,这是后来联想律中的频因律的开端。

洛克除了用联想的原则说明观念的结合外,另外还用它解释情绪的形成及其在儿童教育上的作用。可见,洛克不仅提出了联想概念,而且扩大了联想概念。所以洛克是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但洛克的思想在诸多方面具有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例如,他把感觉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等的观念,它们同自己的原型是相同的,是这些性质的“真正映象”;另一类是第二性的质的观念,即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滋味等等的观念,它们完全根据主体的变化而变化,根本没有与之相符合的原型,至多在物体中只有引起这种感觉的原因。他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则是唯心主义的,为贝克莱所直接继承。

3.贝克莱

乔治·贝克莱(1685—1753)是英国近代有名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著有《视觉新论》(1709)和《人类知识原理》(1710)等。

贝克莱同意洛克关于人的一切观念都是来自经验的看法,但不同意洛克的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他认为,根本没有第一性的质,只存在洛克所谓的第二性的质,因为一切知识都是正在经验着或知觉着的人的一种机能。在他看来,物理对象只不过是我们一起经验到的诸感觉的累积,习惯的力量使它们在我们的心中联合起来。经验世界是我们的感觉的总和,即“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第一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的联想主义传统。

4.休谟

大卫·休谟(1711—1776)是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近代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著有《人性论》(1739—1940)、《人类理智研究》(1748)和死后出版的《论灵魂不死》等。

休谟从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走向不可知论,认为人们只知其感知,至于是否有客观事物存在则是值得怀疑的,也是无法知道的。同时他又重新强调了洛克关于简单观念的观点,发展了联想的概念并使之加以明确。他首先对观念和感觉印象作了区分。他认为观念和感觉印象是两种心理现象,印象是有力、生动的知觉;观念是微弱的不生动的知觉,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他把观念加以分类,复杂观念是通过简单观念的联想而成。他提出的两条联想律是相似律以及时空上的接近律。两个观念越相似和越接近,它们越容易形成联想。另外,休谟把因果律看作是人类经验的习惯。他说:“在我看来,观念的联系只有三条原则,就是‘相似性’、时空上的‘连续性’以及‘原因’或‘结果’。”

可见休谟对联想的规律作出了贡献,促进了联想主义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5.哈特莱

大卫·哈特莱(1705—1757)是英国唯物主义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著有《观念的联想》(1746)论文和《对人的观察:其结构、其义务及其期望》(1749)专著。后者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联想主义心理学的著作。

在心物关系上,哈特莱反对洛克的反省说,只承认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在心身关系上,他把牛顿的振动说运用于神经系统方面,认为神经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