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史
    发表日期:2006年7月7日 编辑:cnpsy 有289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概述

17世纪40年代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欧洲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从封建制度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相应地,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也从古代讨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转变到近代讨论知识经验是怎样产生的认识论问题。但是由于近代欧洲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反映在哲学心理学思想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在17世纪40年代就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所以在英国最先产生了培根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而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迟缓,到17世纪封建势力还很强大,直到18世纪末才举起资产阶级革命的大旗。软弱的资产阶级要和封建势力妥协,所以在法国最早诞生了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两种理论形态,前者产生于英国,后来流行于英国和法国;后者诞生于法国,后来流行于荷兰和德国。

从培根开始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重视感官经验的作用,重在探讨人的心理如何获得知识,但通常忽视心理的主动性和理性思维的作用。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联想主义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感觉主义心理学。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另一种理论形态。它虽最先产生于法国,但后来主要流行于荷兰和德国。德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在17~18世纪还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君主专制国家。这就决定了出世过迟的德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既要求变革,又害怕革命,最后向封建统治者屈服。他们不敢采取实际的革命行动,只好专注于抽象原则的探索。正如恩格斯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所以德国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大本营。反映在心理学上就表现为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这一理论形态。

培根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鼻祖──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著有《学术的进步》(1605)和《新工具》(1620)等。培根尖锐地批判了中世纪经院哲学,认为经院哲学和神学严重地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主张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知识,使整个学术文化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伟大的复兴。他认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以感官经验为依据。他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原则,认为知识和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要获得自然的科学知识,就必须把认识建筑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主张以实验和观察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比较、选择、排斥,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笛卡尔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鼻祖──勒奈·笛卡尔(1596—1650)是法国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著有《方法论》(1637)、《形而上学沉思录》(1641)、《哲学原理》(1644)、《论情欲》(1650)和《人性论》(1662)等。后两本著作专论心理学。笛卡尔反对经院哲学,主张革新哲学,发展科学。他提出了唯理论的原则,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理性的演绎法是唯一的正确方法。他主张用理性来审查一切,提出了“普遍怀疑”的口号。他从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出发,扫除自己的成见,寻求一个最可靠的命题作为起点,然后进行推论。他发现一件最可靠的事实是:他自己在怀疑。因此,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而身的存在则须推论出来。他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成为哲学史上的一句名言。在认识论上,笛卡尔认为人的知识不是来源于感觉经验,而是来源于理性。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因此,他主张天赋观念论。

笛卡尔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他却提出了反射论思想。他从物理学的机械原理出发,把动物和人看作是一部机器。他以为神经是一种空管,内有细线,一端与感官相连,另一端与脑内某些孔道的开口相连。当外物刺激感官时,便拉动细线,从而拉开孔道口的活塞,让脑室内的动物精气沿着神经管流到肌肉,于是肌肉膨胀而发生动作,这是西方生理学和心理学史上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定论所描述的反射论模式。它对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笛卡尔是一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这种机械的反射动作只是人与动物的物质实体的表现。在人身上还有灵魂,有精神实体,动物则没有。这是他的二元论哲学的反映。笛卡尔还认为人的心灵和身体这两个实体可以互相影响,心灵仿佛是身体运动的指挥者。这就是他所谓的心身交感论。他认为心身交感作用是通过脑内的松果体而实现的。脑内唯一单个的松果体是心灵的驻所、心身交感的器官。当人的感官受到刺激时,感官神经管中的细线被拉动,影响松果体,就产生了印象,这样心灵就有了感觉。另一方面,心灵也利用松果体控制动物精气流动的方向,使某处肌肉发生动作,人的有意动作就是心灵控制的结果。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主编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