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催眠术
    发表日期:2006年6月30日 编辑:cnpsy 有151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什么是催眠术

在讨论催眠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以前,应当先介绍一点有关催眠术的基本知识。因为提起催眠术,许多人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它是荒诞不经的东西。但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希望了解它的话,最好不要作匆忙的结论。

催眠术的发展过程与古老的巫术、医学历史一样悠久。实际上在远古时代,这三者往往天然地结合在一起,并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氛,笼罩在超自然的色彩之中。以现代科学的眼光审视,古代巫术属于神秘主义文化,它即包含原始图腾宗教色彩的文化内容,又有原始意义上的心理暗示及催眠效应,对人的心身产生某种程度的调控。在有些原始部落的奠祈仪式中,酋长或巫师常常运用类似催眠术的方法来显示他们所具有的“神奇能力”以使部落成员服从他们的权威和统治。所以,古代巫术并非简单的“蒙昧”,而是在“装神弄鬼”的祈咒过程中,贯穿了一定的心理暗示、催眠效应。

现代催眠术的历史则可以追述到18世纪。由奥地利医生麦斯默开始,他解释催眠现象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动物磁气说”。这种理论认为地球上存在着一种“万有引力”,它通过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于人体和自然界的一种气流影响着人的健康。这种“气流”就是“磁气”按麦斯默的理解,疾病的产生就是因为这种磁气在人体内流动受阻的结果。但这些受阻现象可以在人处于“迷失”的临界状态(即催眠状态)下被消除,从而恢复磁气的自然流动,使身体健康得以恢复。

而真正提出“催眠术”一词并在催眠领域中获得广泛认同的是一位名叫布莱德的英国医生。他根据希腊文hypnos(催眠)的词根,创用出英文单词hypnotism,因此中文就被翻译成催眠术。依笔者近十几年钻研它的体会,催眠现象远不是睡眠一词或中文相关的意思所能概括的。

在没有更恰当的翻译术语来替代以前,这个词就一直应用到现在,并有可能在国人的心中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催眠就是让人睡觉。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