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保健 - 心理保健
    发表日期:2006年6月10日 作者:艾常平 编辑:cnpsy 有288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残疾人心理的自我调适


 

体壮如牛的汉子,顷刻间变得肢残体衰,那失落那悲哀那苦痛是自不必说的。比如我,9年前的一天刚从篮球场上下来,从一个并不高的台子上摔下,被一石块挺伤了第一腰椎骨,加上手术的不成功,便成 厄运既来,想不通也得想通。既然阎王爷没要你的小命,那就得苦撑着活下去;既然要活下去,那就得活得有滋有味。不能叫悲剧意识的阴影整天笼罩着自己。那就得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管理好自己的情感。记得一家媒体举办过一次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讨论。诸多有识之士认为:幸福是人对自身所处的境况的一种心理体验。那么人的心理的自我调适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由健康而残疾,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说这能当作幸福的事情来体验,那是自欺欺人的,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说痛诉苦哎声叹气又起什么作用?,那就只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慢慢地去调适自己的心态了。

  一、 心理调适与身体的康复

  当长久的多方式的治疗确认你无法完全恢复的时候,你可能已经用完了家里所有积蓄,也领略了手术难忍的疼痛、恶心的大小便失禁、无赖的卧床、可怕的孤独、绝望的痛哭与呐喊等一系列过程,总而言之,世界上一切表达痛苦的词句你都有了相当深刻的体验与理解,那不也是收获么?而且这种挖骨剜心、切肤焚脑的"收获"是世界上很少的一部分人才领略得到的。于是我就想,《红岩》中的许云烽、江姐们忍受的是人为的折磨,我这是意外的伤害,有什么挺不住的?

  天天沉溺于痛苦之中于事无补啊,怎么也得让自己振作起来。于是我进行着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开始两三个月不能下床,我就让家人把床前挂个拉力器,用脚往下踩,一天三五次,一次十来下,逐步增加,每增加那么几下,心头就增加一份满足感;能下床了,就拄双拐,三五步十几步到几十步,由此看到了希望,历经半年,可以走一百多步了,又试着用单拐,慢慢地,单拐走得比较稳了,同时借助残疾人专用摩托车助行,使自己面前的空间更大了,心境也便随之开朗起来,于是能在单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了。在以上过程中,我阅读了不少报刊和书籍,特别是残疾人朋友的动人事迹,重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斯福传》、《海明威传》等,这些作品里的残疾人主人公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源源地注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 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生活质量。残疾人的饮食、起居、锻炼、睡眠、娱乐等活动必须有序、有节、有度,这是心理调适的基础。要使自己的生活内容尽可能丰富,动静结合,趋向轻松快乐的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回避易于滋生忧愁烦恼的生活时空。要心静如水,从主观上要尽量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自寻烦恼的事情和对未来悲观失望的估计,因为你无论怎样想,你反正是不能和正常人那样驾御生活,只能立足当前,用最适合现实状况的方法使自己的处境一丁点一丁点地得到改善。

  健全人甚至家人是不可能对残疾人的生活和心理完全理解的,如果你要求他们能一切顺从自己的意志,你就对他们太苛求了。因为你的致残本身对他们已经造成了痛苦和不安,他们对你的感受只能是抽象的概念,对你的态度只能表现为遗憾、同情、谦让,他们如果对你过于同情,你相反又会于心不安;如果尽全力伺候你恐怕有时候还会"帮倒忙"。你的许多苦楚难于言表,即使讲出来也无济于事,相反还增加了亲人的心理负担,不如去默默地隐忍和慢慢地化解,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你也不妨把你的想法和希望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要尽可能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保持室内整洁、把居室摆布得顺眼一些,常用的器具、药品、书籍、玩具等既要取用方便,也不要随意放置,这样可以增强自己生活的安适感,体现了你对生活的热爱,也可以增进家人间的融洽和理解,同时给后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不要动辄发脾气,要心平气和地通过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怀疑人们对自己的偏见与歧视,更不要以为你是残疾人就一定要处处受到优待,你必须明确,从政府、社会到家人,都在努力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千方百计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就象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样,你也要学会尊重别人,你对人有了误解或者发现别人对你有了误解,你应当主动想办法寻求沟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残疾人有些心理体验是健全人不可能有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多成为主动的一方。当然危及到人格和人生合法权益方面的伤害,我们也得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 心理调适与事业

  在我国,残疾人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主体发展权益,残疾人对事业的贡献同样得到社会的认可。本人残疾后,经过18个月的康复治疗,组织上为了照顾我,把我从小学校长岗位调到师资培训部门,承担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我克服了重重难关,学习、研究、创造性地工作,8年来我两次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基层的评先几乎年年有名,还被选为宜都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去年,我还被评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每月300员元的资料补贴,这个结果是我起先并未料想到的。我只是想,能在单位做点小事情,使日子过得更充实一点,取得一份赖于生存的收入,什么职称、职务、荣誉、名声都不应当刻意追求了,如此而已。本来就淡泊名利的我,能有这么"骄人"的成绩,从主观上分析,心理的自我调适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人差不要紧,怕就怕破罐子破摔。上班了,不能象原来一样动手动腿,但是动口动脑还可以啊,而且更有条件深思熟虑了,能把问题研究得更透彻一点,把事情考虑得更周全一点,把课上得质量更高一点。骑残疾车上班的我,稍长的路不能走,楼不能爬,甚至打扫清洁也也得靠同事们。然而"占有同胞的劳动"我于心不安,我得通过另一种方式去弥补。于是我广泛阅读书报,为同事推荐资料信息;苦学电脑,为同事打印文本;勤于思考,为领导当好参谋;主动谦让,为大伙留给机会;学会幽默和曲艺,为集体酿造甜蜜的微笑,和大家共同营造乐观向上的的氛围……为他人,也为自己。

  教师应该垂范师表。残疾人教师有很多情况无法"垂范",但是不能"以歪就歪"。比如讲课,有时整半天甚至一天接着讲(课间休息除外),我从不坐着授课,从不在学员面前流露出丝毫的自悲与苦痛,给大家一种开朗、豁达、忘我的精神境界。在我的课堂上,学员们没有瞌睡,没有小动作,甚至上厕所也不肯轻易离开。用他们的话说,"不是因为您的威严,而是因为您的精神与精彩。"

  说到这里,还建议残疾人朋友读一读霍金的《时间简史》,这本书,我正读着呢!

  愿命运相似的朋友和我联系。

了一个截瘫患者,双腿的运动神经几近丧失。历经千针万药、万苦千辛的疗治和功能锻炼。至今勉强能仗拐行走、以车代步。致残时我还是个年仅37岁、已可谓德高望重、且颇具发展前途的重点学校校长呢!你说叫人怎么想得通?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艾常平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