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保健 - 心理保健
    发表日期:2006年6月10日 出处:扬子晚报 作者:赵芳 编辑:cnpsy 有247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暗示治疗法祛除你的心病

 

 

  

 

 

  暗示疗法是心理学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自我暗示:通过想象等意念活动,来塑造某种意识形象,或进入某种情境,由心理影响其生理,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暗示自身进于火,可调动身体潜能使之发热,以治寒证;暗示自身内入水,可使身体发凉,以治热证。经常暗示自己年轻、无病、健康,即对自己经常进行积极的暗示,是保持身心健康最经济的方法。

 

  他人暗示:主要由医生进行心理诱导,或借助于周围情景给予病人某种暗示,并由此产生积极的作用。医生的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等都会对病人起到一定暗示作用,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神态端庄、亲切热情、言行审慎,不但可以避免某些消极暗示和不良刺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而且可由此得到病人的信任,获得充分合作,达到理想的疗效。

 

  言语暗示:医生的思想可以通过言语手段暗示病人,从而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改变病人的病理状况。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解释、说明,以及对治疗和自我保健的劝告、叮嘱,使其感到症状好转,就是言语暗示的结果。

 

  情景暗示:通过特定的情景或环境,使患者置身其中而触景生情,受到暗示,以治疗疾病。良好优美的环境、激动难忘的情景,能给患者以暗示,陶冶其心情,改变其病情。

 

  药物暗示:一种是通过真药对机体作用的事实来暗示患者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如医生告诉患者用药后,如果尿颜色发生改变,疾病就会好转,当患者真看到尿色改变后,病情就会好转。另一种是“假药”暗示,又称安慰剂治疗,即使用没有药效或与治病无关的微量药物来治疗某些精神疾病。

 

  手术暗示:医生通过象征性的手术操作,对患者产生“病灶被切除”的暗示作用,使其心理、生理、行为发生改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暗示常用于怀疑体内有异物的心病患者。

 

  假借暗示:对于某些顽固性疑病患者,正言开导往往无效,此时应该顺其意假用药物或针灸治疗他所认为存在的“病灶”,解除患者的疑团而治愈心病。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赵芳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