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治疗与咨询 - 治疗与咨询技术
    发表日期:2006年6月4日 编辑:cnpsy 有330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认知行为学派常用的技术

 

认知行为学派,顾名思义,其在技术的运用上也会有“认知”与“行为”两大项目,当然还有“情绪”的部分,以下就若干常用技巧来做说明。

1、认知技巧

  • 辩驳非理性想法

要当事人检视自己的观点与“自我陈述”下产生的一些非理性想法,以举证批驳的幽默方式与当事人作对话,并且重新以合理的陈述来取代。例如:“糟糕!我忘了去接我姐姐,我死定了!”咨询师反应:“告诉我,没去接你姐姐之后,你是怎么死的?还是你姐姐会在那儿呆呆站到你死?”

②记录自己的内心对话

请当事人记录自己的内心对话(非理性与其他可以替代的自我陈述),检视自己在行为之时,会不由自主告诉自己什么?有哪些非理性的想法?可以替代的理性想法又为何?甚至检视白己说的话隐藏着可能的非理性想法又如何?可以藉由教导当事人的方式,先明白所谓的理性与非理性想法是什么?又有哪些可以替代、可行的其他想法?比如前例中,当事人对自己的陈述可以改为:“我没去接姐姐回来,会造成姐姐的不方便,这是我没有遵守我的承诺,也提醒我自己下回若有类似事件发生,要注意时间与自己能力的配合,而且我得跟姐姐说抱歉。”我们常在许多行为发生之后,自己心里会自然浮现一些想法,这些有可能是非理性的,可以检视一下,例如:“我竟然把饭烧焦了!我真笨!”说话的人如果是家庭主妇,那么这句陈述的后面可能是:“连饭都烧不好,怎么配做一个家庭主妇?”或是:“既然身为一个家庭主妇,不能把饭煮好,是我最大的羞辱!”同样的,没能考100分就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背后的可能陈述是什么呢?可不可以也试着其他的“可行说法”(alternative statements)?

③改变语言

包括使用“停止思考”(thoughtstopping)或一些阻断非理性思考的方式,把当事人的负向说法转变成乐观正向的陈述(reframing),把“必须”、“一定”转成“较喜欢”或其他可能的陈述(presentationalternative choices),例如:“我非考100分不可!不然我就是个失败者!”改变成:“能考个满分当然很好,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不是我能全然掌控的。我很喜欢100分,不是我非得要100分,而且不考满分并不表示我就是个失败者。”

④为当事人提供问题解决方式与技巧

包括把抽象的想法转为具体、可以理解的故事或比方来呈现,尤其是教导当事人所谓的理性与非理性想法的区别时。曾经有一次,当事人道:“我已经失败这么多次了,不可能起死回生。”咨询师说:“可不可以请你把我的笔捡起来?”接过当事人递过来的笔时,咨询师道:“谢谢你,你有能力捡起笔,帮了我这个忙,相信你一定还有其他更大的能力,说说看。”接着就由当事人口述,把他的能力一一列出来,也写下来,然后由这里开始。Young与Beck(1982)把认知技巧分为四个过程:引出自动化思考、测试自动化思考、认定非适应行为背后的可能假设、以及分析这些假设的有效性(validity)。使用的认知方法有:“演绎诘问法”(inductive questioning)、角色扮演、想象法、检视情绪等。

2、行为技巧

①“羞耻攻击法”(shame—attacking)

Ellis用“羞耻攻击法”让当事人以亲身经历或实验的方式去“印证”自己的“非理性想法”的失败,然后愿意修正用较为合理的想法来取代。举个例说,如果当事人认为麻烦别人是很丢脸的事、最要不得,连带地也让自己没面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治疗师就要求当事人完成一项作业:去10家超级市场兑换零钱,看看结果如何?也许不如当事人当初所想的那么“丢脸”或“无地自容”当事人也经由这个试验,体认到自己思考的“夸张”、不合理。

②“停在那里”(stay in there)

让当事人去实际经历一些让他(她)不舒服的情境,真正去体会那些感受,然后去印证是否真如其想象的一样。

③“反拖延”(anti—procrastination)

许多焦虑、不安是来自当事人的逃避或拖延,因此理性行为学派的家庭作业,可能就会要求当事人立刻去完成他(她)刻意拖沓的工作或行为,看看结果是不是如当事人预期的那样,这也是印证非理性想法的一个方式。

另外几个常用的行为技术有角色扮演、示范、适当使用幽默、说服、想象等等。认知行为学派的行为技巧有:分配工作行程(activities scheduling),让当事人可以一一检视自己工作进程、避免拖沓)、熟练与乐趣记录(mastery and pleasure,以百分比方式记下自己一天的工作成效与乐趣)、渐进式作业(graded task assignment ,依当事人能力规定可以完成、有成就感的工作)、认知预习(cognitive rehearsal,用想象的方式来先作实际行为前的准备与演练),与分心技巧(distraction techniques,主要是借助当事人不因情绪的影响,而阻挠了工作效率与能力)(Young&Beck,1982)

3.情绪技巧

①练习ABC使用与D(辩论)技巧的熟悉。

②“冒险行动”(risk-taking activities)让当事人直接去面对自己害怕的情境与行为,去体会焦虑、害怕或是被拒绝等等的情绪与经验。

③阅读治疗(biblotherapy)当事人阅读有关资料或书籍、观看录像带或听录像带、增强当事人的理性思考训练。

另外,其他有关行为学派的“系统脱敏疗法”、“操作条件作用”、“肯定训练”(assertiveness training)、“松弛训练”、技术学习等都在运用之列。

其实细看这些技巧,会发现“行为”、“认知”与“情感”三项几乎不可分,这也符合Ellis所言:感官、思考、感觉、行动都是互有关联,而且是互相影响的。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