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文章 - 心理知识
    发表日期:2006年6月4日 编辑:cnhyj 有2298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老年期宗教心理

 

 

         真正的宗教信仰不应该是人类的敌人,而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安适与和平。

   而老人,总是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对待宗教。 在一个山谷的古刹前,晨曦还未退去,黑压压的人群已经等候在山门外,那些远途跋涉而来的老年妇女紧闭双眼,一步一叩首地拾级而上,那虔诚、神圣的表情好似在迎接一个新的生命。也有这样一些老人,在生命重危之时,正是以嘴唇颤动地祷告,熬过了生命的最后日子,等来了与远方儿子的诀别时刻。这当然不能解释为神的力量,但的确,这些老人是借助“神”强化了生命力量。 

   老人依赖宗教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 

    爱的需要 

   青年人面对的是一个发展的、活跃的社会,人际活动、人际间的感情在日益发展,从而使他们成乐观的个体。老年人虽然生理上在逐步老化,但许多人适应性比较好,善于寻找生存,发展的意义,并在生活行为上开拓新的兴趣。但有一些老人不仅觉得自己生理上老态龙钟了,而且更感到亲人、子女、世人对自己疏远,一些过去与自己事业有紧密联系的社团、协会,也因年龄和健康的关系,被迫分离了。这种人为的社会孤立使他们觉得失去了人际间的共同语言和互相的爱。人缺少了爱,不管是婴儿、青年还是老人,都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意义,而上帝自然在其心目中增强了地位,上帝对所有人的爱是“永恒”而无年龄等级的。为了摆事实脱心灵的孤寂,一些本来不笃信宗教,甚至与宗教素无干系的人,到了老年也加入了宗教的行列。 

   寻求新的心灵交流

   如果说上帝给人们的爱是虚幻的话,那教徒们在共同顶礼膜拜活动中建立的人际感情确是实实在在的人际情爱。参加种种宗教聚会,可以从中获得社交机会,交流同 龄人的感受、喜悦和关注。这种同龄的交往,使自己减少了人生没落感,从同龄的群体活动中感受到力量,起码觉得自己不是世界上唯一孤独的人。宗教活动老人交往上许多新的朋友,彼此登门做客,促膝谈心,甚至互相帮助,介绍保健知识、养身之道,并互相劝慰鼓励。这些宗教活动的“副产品”,其意义已超过宗教本身的重要性。许多老人参加宗教后衣着讲究了,谈吐活跃了,精神也好了,可能得益于这个“宗教交际”功能。 

   建立新的归属观念

   有些老人虽然承认死是一切的终点,但年纪越大,真正承认这一点的仍有困难。任何一个人,对永远辞别这个世界,无疑都感到巨大的痛苦,尽管他们年轻时不承认生死轮转或天堂世界的见解,但到了老年生命归属的观念与感情产生巨大的冲突,会逐步不自觉地承认上帝的存在。一些老年人这样描述自己新建立起来的宗教观念,“年轻时也想到过‘死’,但认为‘死’这件事还很遥远,不必为它劳神,到了后来,种种迹象表明它的临近和不可避免,只有神灵能帮助我解脱这种苦难,给我再生的机会,我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一点。” 老人对宗教发生兴趣,参加教会仪式与教会组织,不管出于原因,它的客观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参与这项活动,可以使老人获得一群志同道合的新伙伴,成为他们生活互相参与顾问和参谋,强化他们生存发展的力量,互相给予参加者必要的支持和安全感。相对而言,那些不出家门,不参加群体活动的人,如果自身又无法战胜生活的孤独和恐惧,就无法得到这种社会性的支持。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