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考研 - 心理综合试题
    发表日期:2010年9月27日 编辑:shphao 有1170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2011心理学专业考研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二、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模型 

  心理学家卡内曼(D.Kahneman)1973年提出了第一个注意的资源分配模型,他认为,当人同时做几样活动时,如果活动不超过资源总量,这些活动就可同时进行,如超过,那么在进行第23项活动时,就会使第1项活动的反应退步。相关实验:Lewis(1970)的研究发现,被试者能识别几乎所有情况下的信息,即使信息呈现给非追随耳也是如此。 

  早期(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 

  (1)差别:瓶颈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业性质决定,早期(知觉)选择模型是再认前选择,反应选择模型是语义分析。 

  (2) 相同:两个模型中都存在瓶颈;两个模型都承认注意的分配,几个通道的信息可以同时受到注意。 

  (3)在研究方法上应加以改进:知觉选择模型应多利用附加追随程序的双听技术,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反应选择模型应多用不附加追随程序的双耳作业,使注意分配到双耳。也应看到不同感觉道的特点,比较不同通道的差异。 

  三、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由特瑞斯曼(A.M.Treisman)(1982.1992)提出,她对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和特定朝向的线条)和物体本身进行了区分,并根据这一区分构建理论。这个理论着眼于注意的整合功能,将注意与知觉的内部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很有特色。该模型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两个阶段:(1)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2) 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43、【答案要点】

  ()教师应以自身的学习动机为示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教师在与学习交往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地做出榜样,表现出自己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示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意义的、实现自我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就可以获得了一种个人的满足感,并丰富了生活。因此,教师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应当与学生一道学习日常生活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注意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一些与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和事情,并让学生多留意有关的书籍、文章、电视节目等等。 

  回答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示范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的重要时机,尤其是回答课本中没有提到的问题时。学生的提问表明他们对主题感兴趣,教师的回答方式要体现出他们自己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教师在平时描述自己的一些课外生活的信息中,也可以示范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不需要反复强调和声明,他们就可以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定期的看报、看新闻,以及参加各种教学和文化研究等。通过这些,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教师对自身的学习是如何的认真思考问题和参加活动,对时事政治的了解是如何的深入,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活跃的、喜欢探究的思维。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明确地认识到了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将来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联系,体会到当前的学习是未来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准备时,才能确立起远大的高尚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教育。 

  教师要注意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所讲的知识的特点、所进行的教学形式的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等,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明确总的学习目的,还要使学生明确每一学习活动、每一学习课题的具体学习目的。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仅凭教师说理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利用其他各种方式如课外活动、参观访问、实验实习,介绍科学家和劳动模范的光辉业绩以及组织学生与科学家和劳动模范见面等,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生活感受,使学生学习动机在现实和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四)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创设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动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境,才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那么,怎样去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呢? 

  第一,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纵横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在知识经验、水平等方面的特点,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才能做到繁简得当、难易适度,既紧扣教学任务,又适合学生的情趣口味。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切不可拘泥于一式。既可以采取教师设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作业的方式;既可以面对全班,也可以面对个别学生或小组;即可创设于课堂上,也可以创设于实验室或课外活动中。采用在课前布置作业,特别是活动性的作业如实地观察、参观访问、调查统计、采集和分析标本、自做小实验、查阅文献资料、课前预习等,在作业的设计中使之具备一定难度,以造成问题情境,以及在课后布置探究性的思考题和作业作为问题情境,也是常用的方式。 

  ()教师应正确适当地组织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习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但过多的竞赛有时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的负担,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 

  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竞赛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呢?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竞赛的认识。要教育学生克服单纯的竞争心理,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责任感的一种手段。竞赛后要针对不同类型结果的学生进行集体的和个别的教育,以使学生正确的动机得以强化,错误的动机得以及时纠正。 

  第二,竞赛的类型和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量。类型可以有文、数、理、化的,文艺的,体育的,劳动的等;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或活动性的等。次数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过多。要通盘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都有在竞赛中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都有取胜的可能。 

  第三,竞赛应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要把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纳入到竞赛之中。不仅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的应受到鼓励,那些有了进步的后进者也都应得到表彰。 

  ()教师要善于运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来自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种种信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重要的激励和强化作用。它不仅使学生从反馈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得到加强,而且又能从中了解到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和不足,从而调动克服缺点、为争取更好成绩而努力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运用反馈信息,才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第一,坚持正面教育和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而又实事求是的鼓励和表扬,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切忌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进行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的评分既要客观公允,又要谨慎郑重;既要教育学生不能为分数而学习,又要教育他们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 

  第二,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所作的反馈信息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或评价要尽可能排除臆断,要将评定和评价结合起来,在评定时配合一定的分析评论。在评价时不仅要注意学习结果,还要把学习的态度、方法、目的等纳入进来,使学生感到确实如此,并进而产生更大的求知欲望。对学生的作业或考卷还要及时批改,并尽早地发还学生。 

  第三,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与对于自信的学生和对于较为自卑的学生都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不强,这时教师的反馈信息就应以教师的评定或评价为主,重在表扬鼓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除了教师所作的反馈信息外,还要经常通过集体舆论、集体评价作为反馈信息的方式,并且除了表扬鼓励外,还可适当辅以批评。再如,对于自信的学生,就要在表扬的同时更多地提出要求,指出不足;对于较为自卑的学生则应多鼓励,少指责;对于个性较强的学生,严厉的批评或一个坏分数可能会激起他们奋发努力;而对于个性较弱的学生,则应更多采用温暖、惋惜或信任去滋润和激荡他们深藏在心底的上进心。 

  总之,对于怎样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答:

  (1)语义网络模型是一个语义记忆储存的网络模型。科林斯和奎利恩(Collins and  Quillian1969)提出此模型。

  (2)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他们把上下级及同级水平的概念按层次组织成一个网络,网络中有节点、线段及连线。节点代表概念(命题或组块),每个节点上的小线段表示该概念的有关特征或属性,从节点向上的连线表示与上一级概念的联系及归属,如金丝雀属于,而又属于动物。概念的特征是分级储存在记忆中的,如会吃东西会呼吸的属性只附在动物这个节点上,而不附在较低的节点上;同理,鸟这个节点仅储存它所独有的特征或属性,而不储存所有动物的共同属性。这种处理符合认知经济原则。

  (3)这个模型最初用于计算机理解汉语的系统,后用于人的记忆。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8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4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86]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93]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4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