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家网
 
热线咨询 0551—2826223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专题 - 人力资源管理
    发表日期:2020年5月22日 出处:互联网 编辑:shphao 有1206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金融从业者如何自我调适

 

随着时代节奏的不断加快和金融业的日趋成熟,金融从业者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近期,《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了国际催眠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应用心理学协会秘书长、中启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赵冬杉,希望他能就这种现象向我们诠释一下缘由并给予一些建议。

压力源于不断叠加的“自我要求”《中国银行保险报》:金融从业者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赵冬杉:我有一些从事金融工作的来访者,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沟通,我得到一个很强烈的反馈:金融从业者的压力主要来源是金融行业的竞争激烈,每一个从业者都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能犯错。但是每个人的应对能力不一样,有的人习惯金融行业的工作方式,一见数字就兴奋。

但有些人并非如此,后者在从事金融工作不那么顺利时,就会形成一种认识机制——把外部要求(如工作要求、领导要求等)不断转化为一种“自我要求”,这便是很多金融从业者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什么是“自我要求”?

赵冬杉:这和我们做数学题的情形十分相似。刚开始做题时,我们不一定能做对,如果做对了一方面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获得成就感。但如果每次做题都能做对,别人对你也会有所期待,例如老师和同学会认为你就应该做好。那么我们会将“应该做好”的要求转化为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自我要求”,长此以往,就会更不允许自己出错,压力也会不断叠加。

对于金融从业者也是如此,完成一项工作以后,可能他会把领导对自己的要求再叠加一遍,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循环:随着自己的实践机会越来越多,工作业务也越来越熟练,但是压力却并没有减少,而是压力递增,因为自己对自己要求越来越多。“自我要求”源自人的认知本能

《中国银行保险报》:为什么“自我要求”会叠加?

赵冬杉:每个人都有自我认识的需求,人在构建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来构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例如,母亲养育孩子,孩子最初并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孩子是通过妈妈和自己的情绪互动与反应来认识自己的。具体来看,孩子可能通过妈妈是否高兴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当孩子做出了妈妈喜欢的事情时,妈妈习惯于接受他,他也通过这个过程向妈妈认同、学习和模仿。久而久之,妈妈的喜好就会影响孩子,孩子也渐渐的形成自己的某些行为习惯、观念甚至性格特质。

《中国银行保险报》:职场关系和这种家庭关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赵冬杉:举例来说,在家庭关系中,这个孩子对自己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爱。实际上职场就是一更广泛的家庭关系模式外化体现,我们会把家庭关系中的压力自我应对模式,体现在职场生存应对中。这些要求不断叠加,便产生压力。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讲,时间长了,他自己神经就会经常保持特定的紧张性,习惯性地处在高压状态。

压力可以自我调适

《中国银行保险报》:既然压力不断叠加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么金融从业者该如何调试?赵冬杉:如果你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有能力调节空间或者资源的话,我们是可以对压力进行协调的。比如,我们可以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优化跟同事之间或者跟领导之间的配合方法,抑或在工作实施的过程当中,对我们的工作方式进行重新调节。

我习惯将这些方法称之为“对自己的重新利用”。事实上,这些方法涉及到人际间合作,而当人际合作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与自我合作的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你“对自己的重新利用”是灵活的,那么你在跟他人合作时,你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

举个例子,正常我们一天吃三顿饭,这是比较舒服的节奏。但是由于金融工作性质,你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不能保持之前一天三顿饭的节奏了(可能只吃两顿),你原来的习惯就会被打破。

此时,你面临两个选项:一是,无法适应节奏被打破,那你就会进入到一个不舒适的状态中,进入到一个不良情绪体验当中。二是,虽然我三顿饭节奏被打破了,但是我有能力自我安慰:我知道金融工作就这个性质,但是我不想放弃。那此时,我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弥补自己,比如我改变自己吃饭的方式,由堂食改为带走,我也可以吃一些自己平时想吃但一直没吃的东西,通过类似的方式给自我做一个心情调节。

“灵活应对自我”是人生法则

《中国银行保险报》:如何理解灵活性?

赵冬杉:每个人都在适应外部环境。如果能改变外界条件来满足自我需要,这自然是最优选择,但往往我们很难做到,那么是否存在“次优选择”?

次优选择就是双方协商,各让一步。甚至还有再次的选择呢,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如果我难以适应当下的局面,我就不做无谓的斗争。

回到我们的家庭关系,比如,我想和父亲讲清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希望他能理解我,但有的父亲认为自己就是老子,并认为“我就这一套,我说的全对”,对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就是不愿意听,那么孩子是不是一开始会很痛苦?随着孩子慢慢成长,他发现父亲是讲不清楚道理的,孩子可以做什么选择?就只能改变自己。而孩子的内心独白就是:每次发生冲突,我也不跟你没完没了,我直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我们看到的很多家庭,父亲事业有成,并希望子承父业,很多父亲习惯不断给孩子建议或者指导,如果所采用的方式对孩子而言是舒服的,那孩子可能会在父亲的指导下对这个行业越来越有兴趣。但是如果指导使孩子不舒服了,那么孩子自然会对这个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因为爸爸对他的工作太了解了,总是能提出什么修正建议了。对孩子而言,他的自我成就感、者自我认同感就会受挫。

《中国银行保险报》:处理同领导关系和这有什么相似之处?

赵冬杉:这是一样的,“灵活应对自我”是一种人生法则。如果你对自己是“灵活的”,你就会去想更多的方式来去协调,但如果你的灵活性不够,你就会沉溺在惯性思维中。举例来说,领导给你布置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对于领导而言,他布置给下属任务本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对自己的“自我要求”,并不代表领导对下属个人有什么看法或偏见。或许我们认为领导会把某项工作和某个人等同起来,我们自己可能也是这样的想法,把领导对某项工作的态度,与对自己的态度等同起来。这就在自我思维习惯里进行定义和决策。如果把领导的态度和对工作要求的态度分别认识,就两者分别各自进行不同角度拆分和解读,可能得出的结果会大不一样。

总的来说,金融从业者可以自我调适来缓解压力。“灵活应对自己”,也就能灵活应对职场。压力本就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在外部要求和期待(外压)和内部自我要求自我期待(内压)的综合作用下,容易形成压力定式,持续日久形成自动化反应,成为一套僵化模型。这时候变成潜意识习惯,但不自知。会通过情绪、睡眠、精神状态、人际关系、身体症状等反映。对自己的要求越高,那么心中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解铃仍需系铃人,只有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式,才能收获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本文由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布,转载须保留本文链接!手机浏览网页显示不完整时,请点击网页底部的电脑版。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公共号:xinlixuejianwang 分享按钮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专题信息:
  全国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2022/5/3 18:11:22)[2028]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C1)(2021/8/9 12:16:08)[1803]
  心理学专业英语词汇(B)(2021/8/9 12:13:58)[1565]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心理调适(2020/12/12 23:45:29)[2082]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疏导(2020/12/10 23:41:39)[2826]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  中国心理学家网技术支持创立互联    通讯地址: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150#   邮编:230032

联系电话:0551—2826223  E-mail:cnpsy@126.com QQ:619938829  皖ICP备 06003963国内心理学类综合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