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十八章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 第一节 社会建构论影响下的心理治疗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2:10:28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
|
福柯作为继萨特之后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和后现代主义大师,向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假设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所谓真实或真理不过是包藏着权力意志的话语,他以消解“主体”的中心位置和解构西方的真理价值观为目标[3]。在研究了人类的疯狂史后,福柯力图表明,疯狂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是在历史过程中由多种社会实践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而不是由一种集体感觉所捕捉到的。更重要的是,它不能简单地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思维理解的分析对象[4]。另一位后现代思想家罗兰·巴尔特( Roland Bartthes )在评价福柯的《疯癫与文明》时指出,“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简言之,社会建构论动摇了现代心理学所标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用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医学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 第一节 社会建构论影响下的心理治疗 正如苛费尔所指出的,后现代心理学超越了人们所熟知的关于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的二元对立。因为科学主义心理学所推崇的客观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追求的主观主义,原本就是同一枚现代硬币的正反两面。从表面上来看,后现代思潮的语言学取向、释义学取向及文学的取向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题比较接近,但从深层意义上看,后现代主义对自我的解构又消解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核,即自我实现的目的性个体。人本主义心理学虽然作为行为主义的对立面出现于60年代,但究其实质仍处于现代思想的框架体系之中,它同样追求外在合法性、普遍性,并且人本主义心理学所张扬的自我也是与历史、与社会无关的(ahistorical and asocial)。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将人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中抽取、抽象出来,行为和意识都与其内容,即它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无关,社会文化的内容被视为偶然的、局部的,而心理过程则被看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本质的、普遍的了[5]。简言之,现代心理学十分注重个体内部的认知机制,而后现代心理学转向了对心理生活的背景性考察,更注重心理生活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向度。 后现代主义运动中,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作为一项重要的理论建树,在元理论的层次上对西方传统的二元主义认识论进行了批判和解构,把关注的焦点从二元主义认识论所专注的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转移到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进而,社会建构论通过语言的社会性而说明存在于语言中的知识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功能。可以说,在心理学领域,社会建构论代表了后现代主义的立场,换言之,“社会建构论”一词与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是同义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