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十六章第二节 中医心理病机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5 21:50:56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
|
中医学的这些观点,是就一般而言的,临床上亦确可找到不少病例证实这些理论。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都是如此机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很难把某一脏腑的病证与其他脏腑截然分割开来。同时,情志损伤脏腑也是很复杂的过程,除了主要损伤本脏和所胜之脏腑外,亦能损伤其他脏腑,故应灵活掌握。 (三)耗伤精血 过喜可使血气涣散,忧愁太过可耗气伤阴;大惊卒恐可使精气内损;思虑伤脾,使脾之运化失职,则精血生化之源不旺;暴怒则血随气逆,还可见呕血,而致阴血耗损。故《灵枢·本神篇》指出:“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意思是说惊恐思虑过度,可使精气受损,导致五脏所藏的生命最根本的物质失去统摄;悲伤过度会使精血内耗而竭绝生命。以上说明剧烈的情志变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精血亏损。 由情志剌激以致精血亏损所导致的常见病症有:眩晕、耳鸣、目盲、腰酸腿软、阳痿、遗精、早泄、月经不调或经闭、便秘、心悸、怔忡等等。 (四)神志异常 意识、思维、情绪等精神活动,均由心神主管。所有各种异常的情绪活动,均可影响心神的活动,甚至出现各种神情病变,如昏迷、痴呆、癫狂、痫病、谵语、失眠、健忘、多梦、嗜睡、躁扰不宁、暴怒、忧郁、嘻笑无常等等,均是心神为主的病。同时,由于心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情志异常通过影响心神活动,进而可影响其他脏腑的气机,以致产生更为复杂的病变,故《灵枢·口问篇》说:“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六、情志致病的特点 (一)因郁致病 由于情志失调引起了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病变,称“因郁而致病”[9]。不同的精神因素,可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而发生不同的病变,通过脏腑阴阳气血紊乱、气机升降失常而表现出来。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二)因病致郁 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而见精神抑郁、情绪易于激动等表现,称之为“因病致郁”。如肝病可出现情绪抑郁不乐或烦躁易怒,心病可出现哭笑无常、精神异常等。 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同时存在,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了郁-病-郁的恶性循环。 总之,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