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十三章 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 |
作者:闪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3 17:36:47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
|
“噢,噢,不必了,我只是来查点儿资料。瓦根太太的病……” “还是托您的福啊,没什么大碍了。倒是您也不该太勉强,快退休的人了,何必那么玩命。我看呀这也是世风日下,什么事儿都有,以后不知道还会出什么案子呢,您也该注意注意身体了。” 瓦根太太泡来了咖啡,照例也跟警官聊聊天。当警官加上方糖的时候,夫妇二人大吃一惊,细一想想也没什么,人上了年纪多吃点儿糖也是应该的嘛。警官还真是不容易…… 萨姆兰打听到了心理书籍存放的位置,又寒暄了几句就上楼了。P,P……啊,是这里了,警官找到了一本有关荣格的著作,最显眼要属杰哈德。阿德勒编纂的《荣格文集》了,共有20卷之多,萨姆兰不禁吐了吐舌头。噢,这里有一本荣格自己写的《四种原型》。 卡尔。荣格(1875-1961)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与弗雷泽的《金枝》同被认为是原型批评的两个出源……警官迅速跳过了这段编者语,向后面翻着,突然他的视线锁在一个叫做“人格面具”的词上。人格面具是一种原型,原型?警官往前翻了几页。 “……‘原型’一语最早在犹太人斐洛(JudaeusPhilo)谈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ImagoDei)时,即有所用。它亦可见于伊里奈乌(Irenaeus)笔下,他说,‘世界的创造者并没有按照自身来直接造物,而是按照自身以外的原型仿造。’《赫尔姆斯书》(CorpusHermeticum)中上帝被称为原型之光……列维。布留尔(LevyBruhl)用‘集体表象’一语来指原始世界观中的象征形象,这同样可以轻而易举用于无意识内容……它(尤利西斯深入洞穴下地狱向提瑞西阿斯【Tiresias】求卜未来)所表现的,是有意识的心理沉潜到无意识深层这一内向心理机制。非个人的心理内容、神话特征,或者换言之原型,正是来自这些深层无意识,因此,我把它们叫做非个人的无意识或集体潜意识……” 萨姆兰看着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觉得有些头大,不过他倒是大概能理解所谓原型应该是指在人的内心深处的一种类型吧,好像每个人都会有。他又翻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往下看。“……人格面具(Persona)。之所以叫做人格面具,是因为它表现的并不是其人人格的本来面目……这个原型有似演员所带的面具,意在于公共场所显示对自己有力的形象。换言之,它是人用其他认为所该采用的方式以对抗世界的体系……它的好处作为原型,各行各业固然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格面具,然而这个面具的危险性在于,人和他的人格面具常常是合二为一了。它的好处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可以使人的生活更为自由些,也较少受人打扰……为数甚多的人过着双重生活,其中一重由人格面具主导,另一重则满足其他方面的心理需求……卡夫卡即是一例:白天他勤勤恳恳为保险公司工作,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小职员;夜晚埋头写作,任凭思想在自由的天地里一路驰骋,是一个天才作家……” 萨姆兰相当在意“Persona”这个词,它叫他想起了面具(Mask)。他又翻了十几页,看到了两个词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要不是瞥见下面的几个字男人、女人,他一定会跳过去的。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个人人格中的原型……阿尼玛原型为男性心灵中的女性形象,阿尼姆斯则为女性心中的男性形象。它们是一个男人的无意识朝向女性特征和一个女人的无意识朝向男性特征的人格化过程……转向世界,阿尼玛反复无常,变幻莫测,喜怒无常,难以控制而一任感情自由放纵,有时候她还伴有魔鬼般的直觉,冷酷无情,邪恶刻毒,无信无义,可憎可恨……阿尼姆斯则一般表现为顽固、执拗,目无法纪,恪守教条,好改变世界,好争辩,飞扬跋扈……两者均有低下的趣味:阿尼玛使她自己混迹于劣等人众,阿尼姆斯让他自己被二流思想带走……阿尼玛有时候是一位优雅的女神,有时候是一位女妖,她变幻出各种形状使人迷惑其中,她用各种各样的诡计来捉弄我们,唤起幸福和不幸的幻觉……” 萨姆兰把这些用带着的小纸条夹好,然后又借了几本书,然后告辞瓦根夫妇回家了。一路上,他总是不能使自己不去想那些东西:阿尼玛、阿尼姆斯还有人格面具……这和这个案子有着太多的重复……尽管自己还不知道,这些该怎么帮助破案。 在卡洛斯和米尔为了毫无收获而沮丧的时候,59岁的老警官萨姆兰终于睡着了。身旁还扣着两本荣格的书,他还没有看到“阴影”(Shadow),相信他会对那个更感兴趣:……它是负面影响……是人类自身的阴影更是万恶之源…… 事后萨姆兰想想,真的希望自己能一直这么睡下去,永远不要醒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