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三章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 |
作者:高宣扬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20:24:15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
|
值得指出的是,弗洛伊德在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果是同他的细致的解剖工作相联系的。他的唯一的工具是显微镜。在他看来,生理学就是组织学,而不是统计或动力学。由此看来,虽然他力图把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但他还是注重于观察。 一八七九年,弗洛伊德被应征入伍。当时,奥匈帝国正同沙皇俄国争夺巴尔干半岛。 德奥两国为了对抗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于一八七九年十月缔结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当时的德奥两国实际上是一个大军营。全国大中小学都实行军事训练。任何适龄青年,不管作什么工作,也不管是否在校读书,都要参军。弗洛伊德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服兵役的。根据当时的规定,参军的医学院学生只能留在国内服役;如果要派往国外,也只能在医院里服务,这种军事生活显然是很无聊的。在 就在弗洛伊德从军期间,由于有充裕的时间,他第一次拿起笔进行翻译工作。他首先把英国哲学家约翰斯杜亚特穆勒的著作译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德文。 弗洛伊德有学习、掌握和使用语言的天才。他尤其喜爱英语。再加上弗洛伊德同穆勒之间不存在哲学观点上的分歧,所以,这一次翻译工作是非常顺利的和非常得心应手的。弗洛伊德先把穆勒的五卷本著作的第一篇译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德文。他不仅把原文的意思译出,而且还译出风格,翻译工作进行得很快。 这次翻译对他来说,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同时也是为了练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他还可以借此机会赚到一些钱。 他所翻译的穆勒的五篇著作中,有三篇是涉及社会问题的——劳工问题、妇女解放问题及社会主义问题。穆勒在这些著作的前言中声明,这些著作的大部分是他的妻于写的。第四篇著作是穆勒论述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这次翻译,也给弗洛伊德一个机会,进一步更深入地学习柏拉图的哲学。显然,柏拉图的脱离实际的理念论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弗洛伊德的实际精神。后来,在一九三三年的一篇著作中,弗洛伊德还提到这次翻译使他接触到了柏拉图哲学。他特别提到,柏拉图关于“回想”的学说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按照柏拉图的观点,“可感觉的实物世界”,即自然界,不过是由不变的、永恒不动的精神实体,即“理念”世界中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存在。感性存生,是“存在”(即“理念”)和“非存在”(即物质)的混合物,是超感觉的理念原型印在理念的被动的“接受者”——物质或“非存在”上面的“暗淡痕迹”,换句话说,感性实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