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十五章 心理变态的预防和健康促进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3:01:1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第十五章      心理变态的预防和健康促进 

预防为主,不仅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也是消除心理变态的治本措施。它投资少,受益面广,利国利民。当代社会发展也带来人们健康需求的新变化,人们不再是有病才求医,而是时时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和生活质量,无病时也常常考虑预防,积极采取运动锻炼、加强营养、身心调理、创设良好环境等健康促进措施。本章将首先论述心理变态的三级预防,再讨论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心理健康的标志与影响因素、心理健康促进的措施。


一 心理变态的三级预防     

    心理变态出现以后,常常给当事人、家属以及社会带来困惑,而且治疗不易,“声誉,,不佳,劳民伤财。若对心理变态进行早期预防,则投资少,收益大,效果好。目前强调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是指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消除病因。这依赖于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参与,控制生物、心理、社会病因,防患于未然,避免心理问题产生。在家庭预防方面,要创设和睦的家庭环境,加强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及时满足心理需要,丰富家庭文化生活,提供合理的膳食与营养,通过家长、学校的相互联系,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在社区预防方面,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加强心理问题防治的立法,逐步建立城市的市、区、街道或农村的县、乡、材等三级防治网络,培训|各类心理保健人员。
       
第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心理异常患者。对心理行为问题发现越早,干预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第二级预防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和家庭。要制定学生心理行为筛查制度,对智力、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发育史和家庭环境定期监测,建立心理行为档案,发现问题学生,及时请专家诊治。对那些高危(心理发育偏常,早期经历创伤,家庭背景不良等)要重点防护。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特殊教育训练班等,家庭也需积极配合,为问题学生提供及时服务。
       
第三级预防是指减轻患者的损害,促进康复。第三级预防的工作主要在医院、康复机构和家庭进行。对患者要及时治疗,加强指导、训练和护理,使问题得以纠正,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还要注意消除对患者的社会偏见与歧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正常生活。家庭环境的改造尤为重要,家属和监护人应当积极参与配合,坚持对患者进行长期、细致的家庭辅导训练,使他们逐步康复。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