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退休的人,大多是建国初期的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他们从世界观、人生观的萌芽时期,就受到党的雨露的滋润,对工作不为名,不为利,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退休后有的人竟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某单位的一位老科员一辈子对工作兢兢业业,早起提前上班,打扫办公室卫生,打好开水,泡上茶,已经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为他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在他办了退休之后,他一往如常地提前上班、清扫、打水、泡茶,然后等着大家来上班。起初,大家感到奇怪,都没有好意思问他是怎么回事。
可是科长却大为不满,对他说:“你已经退休了,还是在家休息吧!”他才恍然大悟,沮丧地离开办公室。还有一位处级干部在退休前给单位办的一件事没有办完,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感,他仍然像退休前那样认真负责,安排一些人员参与其工作。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安排工作时,竟然有人对他说:“你已经不是处长了,别再指挥我们啦!”对这两件事,且不说某些干部对退休人员的态度如何,单从退休人员来讲,却也反映出有的老同志没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正如飞速行驶的列车在突然煞车时的惯性滑动一样,没有及时控制住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惯性的心理情绪在起作用。具有这种心理情绪的人,一般是对工作有感情,有责任意识的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被急剧改变,原来工作中的联系突然中断,对退休缺乏充分的理性的思想准备,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这就难免作出被人引为笑谈的故事。
步入“灰色年代”的老同志,心理情绪是很复杂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老同志的惯性的心理情绪外,有的同志坐卧不安,寝食不宁,心里没着没落,笼罩着莫名的失落感和空虚感;有的同志感慨于“人一走,茶就凉”的世态炎凉;有的同志愤怒于势利小人的改换门庭的卑劣行径。这种种情绪犹如一叶障目,使他们陷入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中。
按我国的习俗,六十花甲一轮回,就是说,人到六十岁,是到达了人生驿站的轮回点。如果说人的前半生是为国为家,以奉献为主旋律的话,那么后半生就应以享受人生为主打歌。年届六十,不是人生的抛锚,而是新的扬帆起航。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称誉的那样,这是老年人的“第二个春天”。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