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二章 变态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 |
作者:王登峰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7 12:18:3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人的心理变态并不都是由大脑的生理解剖结构损害引起,人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也会造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心理异常,这是对变态心理研究的重大贡献,它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变态表现j的动力和内容,从病人内心深处寻找精神疾患的原因。弗氏的1理论体系也存在很多缺陷,如过分夸大无意识作用,泛性论,有些原理原则是虚构的,但他的心理动力学观点可以有效地解释某些心理现象,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一定疗效。弗氏的许多观点被后来的追随者不断修订,出现新弗洛伊德学派,其共同观点是强调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反对本能冲动和泛性论,但在治疗方:法上,仍旧采用精神分析技术,如自由联想、释梦和移情分析等。 四 错误的学习与认知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对可以观察的行为以及控制这些行为的剌激和强化条件进行研究,才能获得人类行为原则的科学解释。行为主义观点的核心是强调学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本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Pavlov)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通过实验使狗产生神经症。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J·B)进一步认为,心理学应放弃内部感觉和其他内部事件等主观概念,而把注意力放在可以客观观察的行为上,从此拉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桑代克(Thorndike)和斯金纳(Skin.ner)注意到行为发生后会产生某种效果,而这种效果会影响到这一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这种类型的学习称为工具性或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者极端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发展和行为的作用,认为心理异常是过去不良的条件反射经验的结果,可以采用条件反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异常行为是习得的,就可以通过学习原则进行矫正。根据不同的行为学习原则,就有不同的行为矫正技术。 (一)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Pavlov)提出的学说,他认为条件刺激(铃声)和元条件剌激(食物)多次结合呈现给狗以后,再单独呈现条件刺激,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说明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行为。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大部分异常行为都是经典条件反射的结果,如有社交障碍的人可能在过去社交活动中有不愉快的经历,受人挖苦和嘲笑,久而久之,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条件联系,每遇社交场合就紧张不安。其治疗的原则是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学习放松技术,用放松来取代紧张,这就是后来被广泛采用的系统脱敏技术。 (二)操作条件反射与强化 操作条件反射是由斯金纳(Skinner)提出的另一种动物学习方式,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强化动物的某种反应行为,使其出现率增加。这是一种学会操作的学习过程,被认为是行为改变的通则。强化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是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有正性和负性两类。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异常是由于不恰当的行为受到强化的结果。如恐惧学校的行为得到父母的特别关注,允许孩子逗留家中,这种错误强化会固化孩子的恐惧行为。因此,对个体的异常行为不予强化,让其自然消退,或只是强化正确行为,可以使异常行为减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