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六、 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6:17:51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 |
|
|
我的建议有些过于武断。本来我期望的是这个写作作业不但能够让我的病人开始自由写作,而且能够鼓励她在治疗中更自由地表达自我。而且,我还希望或许她读了我的记录后能够增进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打算毫无掩饰地记录我在治疗中的体验:让我高兴、有挫折感、分心的地方。如果吉尼能够以更现实的眼光来看我,那么有可能她会对我去理想化,能够在更为人性的层面上与我进行交往。 (另附一点,不过与我们对共情的讨论无关,这个实验发生在我试图发展自己写作技能的时候,我提出要和我的病人一起写的另一个动机就是这提供给我一个不同寻常的机会进行写作,给我一个机会能够冲破职业的桎梏,能够让我在每次治疗之后立刻记下所有冲入我脑内的东西,从而释放我自己的“声音”)。 每隔几个月阅读对方的记录使我们发现:虽然我们一起经历的治疗的每一个小时,但是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经历并记忆了治疗。例如,对于每一次治疗我们看重不同的方面。我的文雅的、超凡的解释她根本就没有听到。她所看重的是一些我很少注意的小地方:我对她衣着、外貌或者写作的赞扬、我因为迟到几分钟做出的笨拙道歉、我对她所说出讽刺的忍俊不止、当我们角色扮演的时候我对她的揶揄。” [① 之后,我在治疗教学中使用了这些治疗小结,结果发现他们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认为这些共同的记录有书信体小说的特点,最终在1974年,我的来访者Ginny Elkin(假名)和我共同将这些治疗记录出版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书,书名是《每天接近一点》(Every Day Get a Little Closer)。20年后,这本书的简装本发行。现在回想,书的副标题《被两次述说的治疗》似乎更为合适。 ] 对于书面表达能力比较强的求助者,我也会让他跟我一起写咨询笔记,然后我们交换各自的笔记。 对于促进咨询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真的是这样:如果我拿自己的笔记和对方的笔记给第三个人看的话,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关于同一次咨询的记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