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 移除成长的障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2 15:35:59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xinlixue

一、 移除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的障碍
  当我是一个正在寻找自己道路的年轻治疗师时,我读过的最有用的书是《神经症与人的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作者是卡伦?霍尔奈(Karen Horney)。这本书里最为有用的概念是: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卡伦?霍尔奈相信,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地会发展为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为一株橡树。
  “就像一颗橡树籽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为一棵橡树”,这是一幅多么自由而清晰的图像!它给了我面对工作的新视角,并永远改变了我做治疗的角度。我的任务是移除阻碍病人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的障碍。我没有必要去做所有的事情,我没有必要灌输给病人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的欲望,灌输给他们自我实现个体所具有的种种特点,例如好奇心、意志力、对生活的热情、关怀、忠诚等等。我要做的是确定障碍并且移除障碍。剩下的工作受到病人自身自我实现力量的推动,会自然而然地完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

  读书笔记
大师的这一开篇真是意味深长!
  霍尔奈说: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在理论上,我比霍尔奈走得更远。我认为人的自我实现是一种本能的要求,他和“生本能”是同一个东西的两种不同表述。生本能强调生命具有维持并延续其存在的性质,而自我实现本能则强调生命自身所具有的目的性。
  “自我实现”,并不是象马斯洛说的那样,是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才产生的高级需要,不是的;他是在个体的生命被创生时就先验地存在着的——“就像一颗橡树籽(需要?)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长为一棵橡树”。
  人们之所以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因为这种满足是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相对而言,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工具,是手段,而自我实现才是目的。

  所有人,在本质上,都在追求自我实现;
  所有人,都处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那么,为什么人们对此有那么多的误解?甚至,马斯洛还把这种误解理论化;甚至,这种理论还被广为推崇呢?
  打个比方来说明这个问题:
  得到钱本身不是目的,要用钱换取的东西才是我们想要的。但因为那些东西大都要用钱来换,慢慢地,我们就把挣钱当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是目的了。
正如有的人只顾挣钱而忘记花钱是为了什么,很多人在自我实现之途上,一再地陷入较低层次需要的自我满足,而“忘记”自我实现。(写到这里,我想起宠物市场上看到的那个在固定轨迹上不断奔跑的老鼠。)
  ——这,就是“障碍”的本质。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