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第十四章 从愤怒到自信到宽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8 20:41:49  文章录入:xinlixue  责任编辑:admin


  .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以上全部的评价方式)

  以上的话都是对他人的攻击,当他人感觉自己受到攻击时,他们会采取防御行为。他们丧失了对你的兴趣,转而关注于如何防御自己、攻击对方。自信行为很少关注于威胁/攻击他人,而是更关注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如果我们有引言,我们就会这样表达某个行为或态度对我们的伤害:

  .你这样做使我感到深受伤害,因为我由此认为你不在乎我。

  .如果你那样说,我认为你没有考虑我的见解。

  .如果你这样对我,我会感到更愉快。

  .我理解你的观点,你也有权提出你的观点,但我无法苟同。

  你看出其中的步骤了吗?

  (1)声明你自己的愤怒;

  (2)弄清你为何感到受伤害(当然,要查看自己是否夸大 了受伤害的程度)

  (3)关注于痛处本身,以及如何让他人理解你的观点和感受;

  (4)不要奢望他人必须同意你的观点;

  在自信状态下,我们尽量尊重他人。得胜、认输或击败对方, 都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事实上,即使你得胜了(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功),其他人仍 会对你心怀怨恨,等待时机回击你,得胜将制造敌对的失败者。

  避免使他人内疚

  提醒你几句:当你声明自己受伤害时,你要尽量避免使他人 感到内疚或羞耻。有时,人们的目的并不是想使对方转变,而只 是想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当说到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可怜兮 兮的样子,或许他们会说:我要让他们内疚,为所做的事后悔。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没有什么益处。靠使对方内疚而得 胜,并不是自信的表现。他人或许会对你让步,但靠使他人内疚 的方式取得让步,往往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