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心理学的故事第十五章 动机及情绪心理学家
作者:墨顿.亨特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1 16:50: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这个假设,1922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位名叫克特·里奇塔的心理学家把鼠笼绑在弹簧上,使其自动记录老鼠的活动。留下的痕迹非常令人满意,它们显示,饥饿的老鼠偷偷地在笼里窜动,次数比不饿的老鼠多些。1925年,在北卡罗莱那大学,J·F·达谢尔利用一块复选板进行同样的试验。他数了一下老鼠进入方框的次数,发现饥饿的老鼠踏进的方框数多于喂过的老鼠进入的方框数。1931年,沃登的“哥伦比亚障碍笼”是检测同一种驱动力当中更好些的办法。

  在整个20年代和30年代,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探索其它的主要驱动力,包括起源于对液体、氧气、性交、适宜的温度和避开疼痛需要的那些驱动力。1943年,动机的这些生理方面被喜欢数学的行为主义者克拉克·哈尔溶入了一条极为简单的理论,他认为,所有的驱动力都在寻找同样的基本满足——松驰因为生理需要而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令人不快的紧张——所有动物寻求的理想状态是来自于所有驱动力的满足的平衡。几乎半个世纪以后,个体生态学研究将会显示,许多动物在其肉体需要得到满足后会在一小段时间里处于不活跃的状态,狮子在在饱食过后会在同一个地方呆上12个小时而一动不动。

  可是,许多行为形式并不在哈尔理论所描述的范围内。一条狗会听从命令不去满足生理的需要而去逗主人高兴。硕鼠会在一只锻炼轮上无明显目的地乱跑。一只老鼠可以学会按下一根杠杆以使其滴下几滴有甜味但并无营养的水。为了按驱动力减退理论来解释这样一些行为,行为主义者认为,存在一些像“后天得来”或者“次等”的驱动力和动机。这些是从非生理的需要中产生的,可是它们会通过与原初驱动力的联想而得到其动机力量。比如,狗学会听从主人的命令,因为首先它会得到食物奖励和同意,最终它会形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寻找同意的驱动力,而同意就会变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奖励。

  然而,这种对驱动力理论偷工减料的修补并不能解释其它一些行为。它不能解释硕鼠为什么会在轮子上无目的地跑动,也不能解释小鼠为什么会想办法搞来一些甜水。而且,除非“次级驱动力”的定义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并没有通过使其与一项生理需要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否则,它就不可能解释为什么猴子在一种实验中一而再地打开一扇窗户(窗户只能开30秒钟)以便看到一列玩具电动火车在外面跑,也不能解释为什么猴子在另一些实验中会一再地松开一连串的钩子,哪怕在它们已经明白松开钩子并不能打开任何一扇门之后也是一样。也不能解释一位音乐爱好者去听音乐会,一位改革家辛苦地变革社会体制,神学家努力向人类宣扬上帝指定的道路,一个悔罪的人为什么用铁链子抽打他的后背,一位登山者为什么要攀登马特合恩峰,也不能解释心理学家调查动机的现象。

[NextPage]

  哈尔认为驱动力减退是所有有动机行为的最终目标的思想,受到1957年在麦克吉尔大学进行的一项著名的感觉剥夺试验的挑战。一些志愿者戴着有垫层的手套和半透明的头罩呆在一间小房间里,头罩仅能容纳光线但看不到图象。他们在房间里呆上好多天,躺在柔软的泡沫皮垫上,空调器单调的声音盖过了其它所有的声音。(只允许他们偶尔出去进食、上厕所和受测试。)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原来准备好好地做一次长时间休息,可很快发现由于没有所有感觉刺激,因而很难受,感到很茫然。他们无法连贯地思想,情绪从极度高兴到十分恼火之间动荡不定,他们在心理能力标准测试中的行为有明显的减退,其中少数人还体会到了幻觉,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在实验几天之后就要求放出去。

  很明显,许多行为动机是由复杂的需要激发的,而且是由自律中枢神经系统及思维生成(本站的咨询师之家为咨询师朋友提供同城聚会的场所)的。这就是动机和情绪研究者们一直忽略了的。

  尽管行为主义者可以观察并测量与动机有联系的外部活动,但是,他们既没有观察也没有测量情绪的生理指标。一只老鼠可以告诉他们它所感觉到的东西,而且尽管人类也可以,但是,他们认为这些信息是不可检测,也没有科学价值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感觉受到行为主义对可接受证据的约束,有些人愿意接受一个人对他或者她正在感觉着的东西的认同。可是,就算是这些人,在本世纪早期的几十年中也主要只对伴随着受试者说他们感觉到的情绪的生理变化有兴趣,而研究者们相信,这些东西就是那些情绪的来源。

  如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过的一样,这种理论首先是由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提出来的,而几乎在同时,一位丹麦生理学家卡尔·朗格也提出了这个理论。詹姆斯-朗格理论认为,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一个令人激动的事实会带来身体的变化,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就是情绪——这与我们认为某项事实激发一个情绪,因而产生身体变化的印象是相反的。(如詹姆斯所言,我们遇到一头熊时会发抖,因为发抖,我们会感觉到害怕。)

  在许多年里,詹姆斯-朗格理论一直为人们广泛接受,到20年代,当新的生理测量方法出来以后,研究者们就能够更为客观地测量詹姆斯只能靠主观来观测的一些身体变化。他们的目的是要看看血压、脉搏和出汗这些被自律神经系统(ANS)——处在大脑和脊髓之外的那部分神经系统——控制着的具体的变化,是如何与受试者说他们已经体验到的情绪发生相关关系的。

  在那个时代的放任自流精神鼓舞下,有些研究者对受试者施加了今天看来不可容忍的压力。比如,一位名叫布拉茨的心理学家对志愿者说,他们要参加的一项实验是在15分钟内的心率变化研究。每个志愿者都绑在一把椅子上,双眼蒙上布罩,用电线接上一些可以监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系数的仪器,然后让他们独自一人呆15分钟。在此期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有些受试者实际上都睡着了——可三次之后,在第四个阶段的某个时候,布拉茨掀动一个开关,使椅子突然向后倒下去,直到倾斜60度的时候被一个门档挡住。椅子的前面有活页连着,后面靠着一道假门。志愿者都表现出了突然的快速和不规则心跳、突然的呼吸停止和喘气,以及一阵皮肤电。所有人都报告体验到了害怕(以及后来的愤怒或者好笑)。椅子的跌落应该是非常突然和没有预料到的,应该没有预想的情绪,如在詹姆斯-朗格理论中一样,害怕是由椅子的跌落产生的身体变化。

[NextPage]

  一位对来自于严重的情绪混乱的生理现象有兴趣的心理学家卡尼·兰迪斯,他一定是位了不起的推销员。在20年代早期,他劝说三位志愿者饿了48小时,最后30个小时不睡觉,他们连在监测血压和胸部扩张的仪器上,吞进一只与小橡胶管连在一起的小气球,以便测量胃收缩。他还把一个类似的装置插进他们的直肠,然后对着一个可以测量其二氧化碳输出的仪器呼吸,以作为代谢率的指标——在这个时候,他们会受到一次电击,电击的强度以他们轻易能够接受为准,直到他们做出手势,说再也不能忍受为止。

  电休克会使血压上冲,脉搏加快并发生紊乱,并使直肠收缩停止。(胃收缩的数据前后不一致。)然而,尽管受试者为了科学而承受痛苦值得敬佩,可是,这次实验却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尽管所有3个人都说他们感觉到愤怒,他们对相关的、或者有可能引起这些变化的具体生理变化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注意。兰迪斯可以发现的惟一的生理反应就是惊讶,而这是对一个主观的状态经常有的反应。眼睛眨动一下,一种复杂的面部——身体反应就发生在对情绪的意识之前,因此也符合詹姆斯-朗格理论。

  可是,到1927年,其他一些生理实验也得出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些证据与这个理论相矛盾。这是由沃尔特·坎农(1871-1945)进行的工作。他是一位杰出的实验者和理论家。跟约翰·B·沃森和身无分文的小镇青年詹姆斯·吉布森一样,他虽然缺少重要的关系,但最终也通过艰苦的工作和天才攀登上了科学的高峰。他在哈佛拿到硕士学位之前就已经发表了大量吸引了广泛注意的学术文章,而且在35岁的时候就被指派为乔治希金森大学的生理学教授。这一切都是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获取的,不像詹姆斯那样与大学的高层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